■见习记者 倪雨伦 通讯员 李凤超
本报讯 日前,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了全省第三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和第二批标杆项目名单,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成功入围全省第三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同时,鱼菜共生减污降碳绿色项目和“生态沟渠+”稻田退水协同治理项目入选全省第二批标杆项目。
鱼菜共生模式是一种“以菜净水、以水养鱼、以鱼种菜”的生态循环、绿色健康的综合养殖模式,是践行生态养殖理念的典型代表,是一种创新型生产模式。在广陈镇龙萌村的鱼菜共生项目试点内,成千上万的鱼苗在鱼池内游动,随着鱼类排泄物的累积,养殖水体中会产生对鱼类有害的氨氮,而微生物可以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由蔬菜进行吸收利用,水体得到净化后又回到鱼池内,形成了“养鱼不换水而水质清澈,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小型生态共生系统,这种系统让植物、动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降低了温室气体CH4和N2O的排放量,从而达到降碳目的。“这种模式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示范效应,目前同类项目已经复制到石家庄、西藏日喀则等地投产。”广陈镇农业经济发展办副主任邱余忠说。
近年来,我市围绕水稻田面源污染治理,从农田的源头防控到生态排水沟的过程拦截,再到河道的水生态修复,一项项技术串联落地,促成了平湖市农田面源污染 “田—沟—河—圩”系统治理,实现稻田退水“零直排”的蝶变跃升。在推进稻田退水的过程中,广陈又打开了新思路。“‘生态沟渠+’稻田退水协同治理项目就是我们在一步步完善的过程中,发现的系统化的治理模式。”邱余忠说。生态沟渠也叫做氮磷拦截生态沟渠,兼顾排水和拦截农田面源污染物的功能,一般位于田块间。农业面源污水通过灌溉渠道进入拦截沟后,通过植被的滞留、过滤、吸附功能,减缓径流流速,去除径流中的污染物。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排放的水质?“生态沟渠+生态塘”“生态沟渠+断头浜”“生态沟渠+圩内水系”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据了解,经过“生态沟渠+”处理的稻田尾水,总氮下降18.05%,总磷下降24.19%,氨氮下降28.36%,化学需氧量下降18.18%,做到了极大程度的减污降碳,实现了农业绿色转型。
多年来,广陈镇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通过招商引资、平台建设等改革集成创新,在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业增加值增速、农村环境全域秀美等方面实现蝶变跃升。目前,基本形成了以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以三产融合推动可持续开发、以区镇合一统筹平台建设运营为主要特征的“广陈模式”。下一步,广陈将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和标杆项目建设,并不断创新、总结逐步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借鉴和实践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