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汤智娟 通讯员 时 逸
小田变大田、荒地变资源、风景串成线……如今走进平湖乡村,不难发现,昔日零散的、“沉睡”的土地蜕变成了新模样,在加速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改变”从来都是“有迹可循”的。近年来,为写好“土地”文章,从国家层面到省再到嘉兴,自上而下出台了多项政策,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顺应这一大趋势,我市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大力推进土地重整、空间重塑、产业重构,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努力破解发展用地难题,不断释放农村土地资源和空间要素红利。据统计,2018年以来我市累计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0个,区域面积26.91万亩,涉及各类子项目215个。一系列整治项目的实施,使得美丽乡村发展空间有效拓展、要素资源布局优化调整、强农富民渠道拓宽升级,也为高质量振兴乡村、实现共同富裕注入了更加强劲、更加澎湃的动力。
“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调结构、促发展的民生工程,未来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写好土地综合整治文章,突出统筹实施、规划引领和长效保障,努力打造具有平湖辨识度的土地综合整治新成果,为平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释放更多空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巍巍说。
统筹实施
奠定高质量发展坚实基础
浜之水兮碧泱泱,现旖旎兮润钟溪。今年“五一”期间,“钟溪棹歌·隐世田园”美丽乡村风景线迎来了市民和游客打卡高峰。无论是行走在绿意葱茏的乡间柏油路,还是乘舟缓行于平静澄澈的碧波之上,如诗如画的田园美景总能惹得游人啧啧称赞,流连忘返。
一条风景线,一幅美画卷。作为钟埭街道沈家弄村的一张新晋“网红”名片,“钟溪棹歌·隐世田园”美丽乡村风景线的诞生正是得益于土地综合整治的开展。早在2020年,我市就启动了沈家弄村等4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钟埭街道充分挖掘各村特色资源优势,开展村庄整治、农田整治、生态修复、特色整治等行动。经过3年多的建设推进,今年2月该工程迎来嘉兴市级验收,得到了验收组的点赞,“钟溪棹歌·隐世田园”美丽乡村风景线更是收获了满满的好评。
放眼全市,像钟埭街道一样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激发乡村活力的例子还有许多:广陈镇龙萌村杨树港实施“农旅+”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以全省第二的成绩获评省级精品工程,获得省级专项奖励1000万元;曹桥街道孔家堰村实施“美丽乡村经济+工矿复垦”省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逐步形成了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舒适优美的格局;林埭镇陈匠村实施“田园综合体+生态秀谷”省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获评嘉兴市优质工程……
一个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落地开花,离不开统筹协调的“指挥棒”。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以“一盘棋”思维系统谋划土地整治工作,形成了一套成熟的“1+1+1”综合保障体系(即一个专班、一项考核、一套政策)。同时,围绕农房集聚、企业腾退、农田整治“三大领域”,统筹盘好土地综合整治“空间规划账”“土地平衡账”“经济效益账”“社会民生账”“资金要素账”,为具体整治项目的高质量实施、缔结硕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久久为功,驰而不息。随着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新的使命正催人奋进。去年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被列入《平湖市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聚变共富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今年中央和省、嘉兴市都对土地综合整治进行了明确部署,提出了更高要求、更严标准。站在土地综合整治新起点,平湖正紧随新形势、对标新要求,进一步落实落细责任分工,建立健全治理体系,以土地综合整治新步伐创出乡村共富新路子,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示范引领
打造城乡融合聚变共富新样板
建设高标准农田、开展低效用地整治、打造高品质公寓房……眼下,在我市独山港镇和新仓镇,一场关于土地综合整治的集中行动正如火如荼推进。
“这是今年我市启动的独山港-新仓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共涉及2个镇的7个行政村,重点通过实施农田、村庄、低效用地、生态四大提升行动,加快实现高标准耕地连片、高品质民生共享、高效益产业集聚、高质量生态融合的‘四高’目标。”独山港镇自然资源所所长蔡秋杰告诉记者。该项目于今年年初启动,总规模为6.7万亩,涉及农户6903户,计划通过两年时间,建成万亩方1个,推动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建设用地复垦1300亩以上,集聚农户1500户以上,建设高品质公寓房5000套,实施各类子项目56个。其中,核心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二期已接近尾声,三期整治也已同步启动。
缘何实施这一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土地整理中心主任陆大卫介绍说,自我市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空间布局散、资源要素紧、生态感知弱、土地绩效不优等现实问题仍然存在,破解这些难题势在必行。于是,今年年初我市结合上级关于深化土地综合整治的相关要求,因地制宜,突出问题导向,谋划了独山港-新仓、当湖-曹桥、当湖-林埭、钟埭、新埭-广陈4大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片区作为储备项目,区域规模达22.92万亩,覆盖平湖全域镇街道,其中独山港-新仓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被列入试点率先启动,旨在通过探索实践,进一步构建起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相适应,具有平湖辨识度的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模式。
而在谋划的几个项目当中,又为何是独山港-新仓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率先推进?“一来是因为独山港镇与新仓镇地缘相近、土地综合整治基础扎实,试点条件较为成熟;二来也是加速破解耕地碎片化问题实现保粮稳产、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共享实现港城融合发展、加快腾笼换鸟实现产业升级的需要。”陆大卫说。为切实推动试点项目出成果、见实效、有突破,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市通过持续强化政策保障、创新“腾笼换鸟”模式、深化抱团共富路径、扩大规模经营、加速产城融合、探索“土地整治+”等举措,加快推动要素“活”起来、产业“聚”起来、农民“富”起来、耕地“连”起来、配套“优”起来、乡村“兴”起来。
据介绍,通过对独山港-新仓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资金平衡测算,对结余的土地按照工业、商住、基础设施配套各三分之一的比例分配,整个项目可结余资金约4亿元。5月初,嘉兴市耕地保护暨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在平湖召开,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独山港-新仓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和低效工业用地整治现场,显著的整治成效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也为下一步整治工作注入了强大信心。
长效保障
彰显改革先行“自然风采”
今年4月,我市根据省、嘉兴市关于土地综合整治的相关意见和文件精神,专门制订了《平湖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推进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为未来五年平湖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描绘了“共富共美”的新时代画卷。
“新一轮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是促进平湖城乡统筹高质量发展有机更新的重要机遇、破解土地要素瓶颈制约的重要路径和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金平湖璀璨明珠的重要抓手。我们将坚持“规划引领、保护耕地、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数字智治”的原则,确保高质量完成未来五年土地综合整治目标任务,加快形成具有平湖辨识度的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标志性成果,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金平湖璀璨明珠的新征程中奋力展现新时代‘自然风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漫远如是说。
根据《方案》要求,我市将统筹开展农用地整治、村庄整治、低效工业用地和城镇低效用地整治以及生态保护修复,推进国土空间功能整合,推动城乡融合、三生融合、三产融合。五年里全市计划完成土地综合整治工程9个,其中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工程2个,实施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4.5万亩(项目区内2万亩),复垦农村建设用地8000亩(项目区内3000亩),落实补充耕地数量指标1000亩(项目区内500亩),整治盘活低效建设用地3000亩(项目区内1800亩)。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新部署新要求,贯彻推进《平湖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5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7.5万亩。
为推动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目标任务落地落实,《方案》还进一步明确了保障措施。例如,在项目推进方面实行项目化、清单式管理,各项目责任单位、实施计划要严格按照批准的实施方案按时有序推进,不得擅自更改;在资金配置方面进一步健全资金整合长效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充分发挥地方投资平台投融资、资本运作和产业发展等优势,多方面完善资金保障渠道,提高工程实施效率和建设质量。
此外,《方案》还进一步强化考核监管工作,要求完善协同联动、问题交办、例会推进、绩效晾晒、宣传引导等各项推进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并开展绩效评优,对全省年度绩效排名靠前或获得省、嘉兴市精品工程项目实施主体给予一定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