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居丹荔
通讯员 童兴萍 李凤超
本报讯 近日,当记者走进新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的广陈镇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时,分拣员正在对中心内现有的可回收物按照纸张、泡沫、织物等七个类别进行逐一分拣。分拣完成的可回收物会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经过智能机器设备的压缩、包装。大大的仓库里,打包好的一堆堆可回收物整齐码放着,这些经过专业处理的可回收物,会等待合适的时机,实现循环再利用。
而分拣中心的墙壁上,张贴着“垃圾分类举手之劳 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等宣传口号,以及一系列垃圾分类的科普知识。“通过这样一整套流程,我们真正建立起了从居民源头分类投售、智能回收清运、分拣中心专业处理,直达终端利用的去‘中间化’回收体系。”广陈镇环卫所所长陈建良说,总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分拣中心,集可回收物精细分拣打包、有害垃圾分类暂存、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于一体,实现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二次细分类,在这里,可回收物实现了“变废为宝”。
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可回收物回收再利用更是推进资源再生的重要环节。自几年前,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农开区(广陈镇)就着力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和生活垃圾分类“两网融合”,结合区镇实际,立足“四收”可回收体系建设,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市场运作、加强管理”的原则,从投放、收运、分拣、处置四个环节全链条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工作,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回收站。
“我们通过政府牵头、公司运作、网点式服务,以镇级分拣中心为龙头,同时设置了2个沿街固定实体回收站点、6个小区定时定点分类站点和11个村级回收网点,开展可回收物的收集工作。”陈建良说,在收集过程中,还坚持“线上预约线下收、定时定点等候收、挨家挨户上门收、积分兑换激励收”的“四收”体系,帮助村(居)民养成主动投递可回收物的好习惯,初步建设形成具有广陈特色的可回收体系全链条运作。
如今,广陈镇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全新建立,不仅对可回收资源实现了有效整合利用,也标志着广陈镇垃圾分类治理迈出重要的一步。接下来,农开区(广陈镇)还将对区域内部分村级回收网点进行提升改造,推动网点社区化、资源利用化、运行制度化,有效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全面提升广陈镇环境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