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凡是要求点击陌生链接或者下载陌生APP的,都是诈骗”“凡是要求提供银行验证码的,都是诈骗”“涉及网上刷单、网上贷款的,都是诈骗”……每到傍晚时分,在当湖街道滨湖社区内,就有一支身穿红马甲、带着小喇叭的志愿者小分队,在居民楼之间穿梭,并且不断宣讲反诈内容。这些时常在耳边响起的声音,让社区居民大呼“很魔性”“很洗脑”。这正是滨湖社区尝试利用小喇叭进行循环反诈宣传的场景。
“电信诈骗的套路在变,我们的应对方针也要变,针对辖区内反诈案件频发的情况,将社区真实案件与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温馨提示相结合,自编反诈短语,进行反复宣传。”滨湖社区党委书记沈晓丽表示,组织了反诈志愿者在小区内组队进行反诈宣传,筑牢了社区防诈反诈堤坝,增强了居民反诈意识,利用手握小喇叭在小区内反复播放,切实让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入脑入心。“经常能听到小喇叭宣传反诈知识,讲的都是我们听得懂的大白话。”社区居民吴大爷说,一开始没注意,但每天听,发现志愿者们讲的都是身边的案例,这就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反应过来”的居民们都对这种宣传模式连连称赞,让大家感受到安全就在身边。
据了解,在居民区宣教的同时,志愿者们还对辖区内沿街商铺进行了走访,发放反诈宣传资料,讲解电信诈骗常用的手段及防范技巧,并告知群众切莫向陌生人转账汇款,提高反诈知晓率和普及率,增加居民群众防范诈骗犯罪常识、减少诈骗犯罪案件的发生。“反诈宣传没有捷径,唯有不断坚持宣传,一点点提升群众的思想意识。只要给群众多听、多看,他们就会熟悉骗子的套路,不会上当。”沈晓丽介绍道,采用这种循环式的宣传模式就是为了提高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的熟悉度与警惕性,保护更多群众的财产安全。除了反诈主题以外,社区按照特定时间节点,会将反邪教、平安三率、交通安全及消防安全等宣传内容加入小喇叭广播中,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意识。
如今,通过反诈小喇叭,滨湖社区已经形成“人人知反诈,人人懂反诈”的浓厚氛围。接下来,滨湖社区将继续深入群众,加大防诈反诈宣传力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反诈宣传活动,让反诈知识深入人心,营造“全民反诈”的良好社会氛围,筑牢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