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慧敏 通讯员 谢苗苗
老年人走出家门,参与积极向上的社交生活;小朋友走进社区,寻找交往游乐的玩伴。一个家庭,两头牵挂。在平湖,“一老一小”的幸福生活图景正因“五社联动”的助力而变得越来越美。
“五社联动”是我市以党建为统领,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创新举措。所谓“五社”,即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现代社区治理新机制。“我们持续强化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社区统筹主导、社会组织承接项目、社会工作者专业支撑、社区志愿者深度参与、社会慈善资源有效助推的‘一老一小’服务共同体。由此,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书写温暖‘民生答卷’。”市民政局局长程佳俊说。
强基固本增添动力
早上,在钟埭街道的幸福林照护之家,期颐之年的沈奶奶和她的老朋友们正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一起做着手指操,强身健体,其乐融融。“我在这里就像在家里一样,他们像子女一样把我们照顾得很好。”沈奶奶说。
作为完善社区一老一小“十五分钟服务圈”的一块重要拼图,我市首家社区嵌入式微型养老机构——幸福林照护之家于2017年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并由浙江金色年华养老服务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日常管理服务。“在这里老年人不仅可以享受助老助餐等服务,还可以享受到专业的照料服务。”钟埭街道西林寺社区党委书记倪美群介绍说,多年来6张床位均处于满额运营状态,成效显著,反响甚好,并实施了二期扩建工程,新增8个床位和智能化设施设备,进一步实现智慧养老。
“在持续提升‘一老一小’设施建设的同时,我市持续加强养老护理员、青少年社工等人才队伍建设,为‘一老一小’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市民政局社工科科长王斌杰介绍说,今年我市将养老护理员、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等纳入社会工作培训体系,强化对养老机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为老社会组织中层以上人员的理论和实操培训。同时,全面推行“社会工作者+儿童督导员”“社会工作者+养老护理员”协同参与机制,建立挂钩结对制度,推动“一老一小”服务更加精准,形成社会工作者与“一老一小”服务人员相互协作、共同开展服务的工作格局。
以居民会客厅为平台,合理设置养老托幼、卫生健康等服务设施,深度打造一老一小“十五分钟服务圈”;以“五社”为平台和枢纽,通过推动城乡社区儿童之家、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与居民会客厅的双向嵌入,持续打造一批社区服务综合体……市民政局聚焦“一老一小”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用心用力守护“朝夕美好”。
多元联动凝聚合力
从“一米高度”看平湖,“儿童之家”内,花花绿绿的手工作品琳琅满目;儿童公园里,新安装的小小宣传栏里挂满孩子们的画。眼下,儿童友好的服务与设施,还在我市社区建设与治理中不断涌现。
钟埭街道白马堰社区常住人口约为户籍人口的两倍,是典型的“新居民”社区,如何借力“五社联动”服务新居民儿童,是社区一直以来在思考的问题。“孩子们也是社区小小主人翁,只有他们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白马堰社区工作人员曹丽介绍说,以新居民儿童参与社区治理为重点,社区定期邀请孩子们参与“儿童议事会”,并由平湖市梦想家公益服务中心作为成人助理团从旁协助,倾听他们五花八门的想法,从儿童视角开展小区改造规划设计,帮助新居民儿童融入平湖。
在当湖街道启元社区,服务“一小”从心开始。该社区依托阵地优势,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小组活动、家庭督导、“暖心沙”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项目,通过集结优势资源,打造坚实服务队伍,帮助青少年进行情绪管理和人格建设,护航青少年社会心理健康。此外,启元社区还通过“最邻启元”儿童友好社区服务提升项目、“共筑我家”社区居民家庭教育服务项目,开创多形式参与服务“一小”路径,实现服务有深度更有温度。
“近年来,我们强化镇街道引育‘一老一小’社会组织力度,整合动员康养、家政、幼教、艺术等社会力量,让‘一老一小’群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的服务。”王斌杰说,我市通过成立社区治理学院,深化“微领袖”人才培养,在各村社区成立一个以上“一老一小”志愿服务组织,引导社区居民自发参与志愿服务组织。
与此同时,为拓宽“一老一小”服务支持渠道,在全市覆盖镇街道社区发展基金会,并以社区慈善为切入点的多方助力模式,引导企业、商户和个人通过设立冠名基金、认领“微心愿”、定向资助等方式支持一批“一老一小”服务项目,开创多形式的慈善参与“一老一小”服务路径。
品牌锻造释放活力
“阿婆,您今天感觉怎么样?”近日,志愿者王佩玲敲开了社区老人刘阿婆的家门,为老人提供志愿服务。今年72岁的刘阿婆因突发脑溢血而偏瘫,王佩玲不放心,每次去总要多探问几句。
王佩玲是钟埭街道西林寺社区“西林大妈”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每隔一段时间“西林大妈”的志愿者们都会为社区失能半失能、高龄老人提供理发、剪指甲等上门服务。“我们小区老年人很多,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王佩玲说。
今年,市民政局实施“一老一小”品牌锻造行动,“西林大妈”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成为该社区为老服务的一大亮点。“我们探索形成‘专职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睦邻点骨干+社区志愿者’的组团服务机制,鼓励差异化开展‘一老一小’志愿服务活动,实现服务有广度更有温度。”王斌杰说。在市民政局的用心谋划下,以“项目化购买、专业化服务、社会化运作”为原则,一批有影响力的社区社会组织协同基层治理品牌,在平湖城乡社区落地开花:聚焦社区居家养老,打造“幸福来敲门”暖心服务品牌,围绕老年人需要强烈的助餐送餐、配药取药、日常关怀、纾困帮扶等内容,以“平舞阿姨”组团服务机制实现守望相助、银龄互助;聚焦未成年人保护,打造“暖心护未来”服务品牌,围绕创建儿童友好型社区、打造家校社共育体、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帮扶困难儿童等内容,以“专业组织+志愿力量”方式实现有效对接。
此外,市民政局还发挥社工站辐射带领作用,牵头打造“1+N”服务项目体系,即社工站实施“1”个具有区域特色的社会工作服务品牌,“N”个村社区实施如“共享妈妈”等具有创新意义、服务精准的微自治品牌,形成“老少同乐”的现代社区建设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