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超过8000万人,65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高达51.6%。
从骨质疏松到骨质疏松性骨折,到底经历了什么?其实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恶化为特征的疾病。人们经常会用房子来比喻我们的骨骼,当我们房子中的承重结构(比如横梁、承重墙等)被一点点破坏,那房子就变成了“危房”。骨骼也是如此,当我们的骨量减少,骨骼当中的微结构被一点点破坏,骨骼就变得很脆弱,有些老人搬重物、转个身、打个喷嚏就引起了骨折。
为什么一直在补钙,也没有明显缓解骨质疏松的症状呢?补钙虽然对预防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高龄的长辈尤其是高龄女性长辈而言,单纯补钙还不足以对抗骨质疏松。这是因为:一、老年人的吸收能力下降,对钙质的吸收能力远远不如年轻人;二、女性绝经后,雌性激素波动,骨质流失的速度越来越快;三、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大多会发生退行性病变(如骨关节炎、腰突等),再加上糖尿病等慢性病也会对骨骼产生负面影响。以上这些,都决定了单纯靠补钙吸收的钙质,无法抵消骨量流失的速度。
我们习惯把规范的骨质疏松治疗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比如多吃含钙量高的食物,遵医嘱服用钙片和相关维生素,多晒太阳,戒烟戒酒,保持运动。第二阶段,遵医嘱,服用促进钙吸收、促进骨形成的药物。第三阶段,遵医嘱,服用抑制骨钙流失的药物。
(摘自《人民网-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