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汪锦秀
何谓“平湖后生”?
最初,这四个字出自一枚印章。
弘一法师李叔同,是这枚印章的篆刻者与所有者。他一生用了两百多个名号,常因地因时因势而变,与平湖相关的就有“当湖李成蹊”“平湖后生”“当湖惜霜”“当湖断肠词人李惜霜”等。
在李叔同早年求学、求科举时,也常自称为平湖人。比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李叔同在南洋公学特班求学时,其籍贯一栏填写为“浙江平湖县监生”。同年,在参加浙江乡试的准考证上,籍贯填写为“嘉兴府平湖县监生”。
可见,在他众多署名中,“平湖”二字分量之重,成为他从天津到上海、从浙江到闽南,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伴随一生的情结符号。
今天,作为叔同故里,平湖开启了一场与李叔同跨越时空的双向奔赴。李叔同纪念馆、叔同公园、叔同小学、文涛中学、成蹊话剧社等,这些文化教育场所及艺术社团,均以大师的名或号来命名,这是属于平湖独有的纪念与传承。
“平湖后生”,这个具有辨识度的地域文化品牌,更是在志愿服务、全民阅读、理论宣讲等领域被广泛运用。“后生”,传承者也,践行者也,是群与群之相传,代与代之相续。就在一代又一代平湖人的传承与践行中,“平湖后生”焕发出了时代的光彩,彰显着“凡事认真、勇猛精进”的精神力量。
一
一枚印章,方方正正,不蔓不枝,足见篆刻者内心的坚定。
最早的“平湖后生”李叔同,不仅在篆刻上造诣深厚,在诗词、书画、音乐、戏剧、文学等多个领域,均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是中国近现代“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
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开创了多个“第一”:他是第一个学习美术的留学生;他在东渡日本留学期间,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演出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新蝶梦》等,其中《茶花女》是国人上演的第一部话剧;归国后,他编纂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是国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人。李叔同还是中国油画之鼻祖,是最早在中国介绍西洋画知识的人……
如此多的“第一”集于一人,令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周恩来总理曾点赞李叔同:他是传播西洋绘画、音乐、戏剧到中国来的先驱。
林语堂说:李叔同是我们这个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
他的弟子丰子恺说:文艺的园地,差不多都被他走遍了。
还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望其项背,自叹弗如。
才华之外,还有什么让李叔同成为艺术、佛学的集大成者?
“凡事认真、勇猛精进”八个字,当是最好的注解。
“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在丰子恺眼中,先生决绝、明彻,穷理至臻,“做什么像什么”。
“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
“勇猛精进”四个字,则是李叔同喜欢并多次抄写赠友的警句,也是贯穿其一生的精神写照。即便是后半生抛开尘世,遁入空门,李叔同也是开启了新的“精进”,将自己修成南山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成为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一位杰出的高僧。
二
在灿若星河的近现代艺术史、佛学史天空里,李叔同无疑是极其耀眼的。
在叔同故里平湖,毓秀江南的风雅,赋予了这片土地更多灵气,这里有当湖十局、平湖派琵琶等艺术瑰宝,也有陆氏、沈氏等众多大族耕读传家,可谓才俊之地,人文荟萃。
比如,在书法领域,李叔同的“弘体”堪称独树一帜,无人企及。在平湖,另一位书法家陆维钊的“蜾扁体”也是独步书坛。
1899年,比李叔同小19岁的陆维钊出生于平湖新仓。其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与古典文学相关的教学工作,是我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先驱者之一。陆维钊晚年独创的“蜾扁体”书法,更是在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最终确立了他作为一代书法宗师的应有地位。
平湖还走出了中国南戏研究开拓者和集大成者钱南扬、20世纪我国杰出的篆刻家陈巨来等。
他们踏着一代大师李叔同的后浪,潜心艺术,做什么就像什么、干什么就钻什么,开创了所属艺术领域的一个巅峰时代。
平湖,一向是平和而美好的。
然而,当山河飘摇、国事多艰之时,这片静好之地热血涌动,怀揣不屈的斗志,一批批仁人志士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一如大师李叔同,始终忧念家国的担当。
1906年,26岁的李叔同考入日本东京最高美术学府。去日本留学前,他写下慷慨激昂的《金缕曲》,“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
也是那一年,首届中央监委最年轻委员张佐臣在平湖的一户贫苦人家出生。为了谋生,十几岁的张佐臣就离开家乡,到上海日商大康纱厂做工。1924年参加了沪东工人“进德会”,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1927年6月29日,张佐臣在上海总工会秘密机关召开工会组织会议时,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张佐臣凛然不屈,高唱《国际歌》慷慨就义。
张佐臣短暂的一生,如流星一样划过,但璀璨之极。他以初心、信仰与忠贞,在历史纪念碑上深深烙印下自己的名字。
还有,那坚贞圣洁的“丹娘”施奇,那被老百姓视之为神一样的县长许明清,那转角湾升腾起的红色信仰,都是一路走来,令人折服的“平湖后生”的风景与风骨。
三
百年前,李叔同坚守“凡事认真、勇猛精进”的人格理想,让后生的力量掷地有声。
跨越时间的长河,标注时代的方位,“平湖后生”系列品牌顺势而为、应运而生,这是百年后的一次深情呼应。
李叔同是百年前的一位“旷世奇才”,是光芒万丈的“平湖后生”。对今天的平湖而言,李叔同不仅仅是一位名人,还是一个穿越百年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象征。仰望前人的天空,脚踏今时的大地,今日的“平湖后生”需要始终保持向梦而行的激情,始终保持凡事认真的态度,始终保持勇猛精进的力量,以敢想敢为、善作善成的魄力,在“大有可为”的时代里“大有作为”。
这是百年后的一次神圣起誓。“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张贴在山东青岛湛山寺内的“殉教”二字,是李叔同誓死保卫家园的怒吼与宣言。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他哪也不躲,总是站在承天寺月台别院最高处,抱着殉国的决心迎接每一个日出。今天,山河无恙、岁月安然。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如山,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金平湖璀璨明珠的新征程,目标远大,任务艰巨。需要每一个“平湖后生”踔厉奋发誓凌云,笃行不怠向未来。豪迈出发,吾辈当强。
这是百年后的一场接续精进。纵观李叔同传奇的一生,是如此绚烂。前半生,他是乱世才子,诗词歌赋、金石书画、音乐戏曲都曾涉足,且样样精通。后半生,他是世外高人,悲悯以渡,慈爱无边。他把自己活成了信仰,如此丰富而精彩的人生,令人心向往之。那么,我们就要以最大的内驱力动起来、干起来,做就做最好、争就争第一、站就站排头,争当“平湖后生”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在创新精进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沧桑百年,换了容颜。李叔同《送别》里的长亭不在、古道难寻,但叔同故里平湖,依旧芳草碧连天。
在碧波粼粼的东湖湖面上,一朵高雅洁白的“莲花”始终绽放着。那是一座精神地标,引领着“平湖后生”向高而攀,向远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