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杨晨燕
本报讯 近日,《快递电子运单》和《通用寄递地址编码规则》两项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对快递电子运单个人隐私和地址填写规范等设置了统一标准。记者从市邮政管理局得知,之前在电子运单个人信息加密方面,我市相关部门和快递行业已经作出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但由于国家没有明确规定,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如今,新国标的出台让电子运单“隐姓埋名”有规可依。
一张小小的快递电子运单上面,从姓名到联系方式再到住址,寄件人和收件人的信息“一览无遗”。那么,怎样才能为附在快递包裹上“奔走”的个人信息套上“防护服”呢?《快递电子运单》国家标准要求避免在电子运单上显示完整的收寄件人个人信息,规定收寄件人姓名应隐藏1个汉字以上,联系电话应隐藏6位以上,地址应隐藏单元户号。在对客户信息进行加密后,一般人无法从电子运单上看到用户的具体个人信息,只有快递员和获得授权的第三方才可以,最大程度避免了用户个人信息泄露。《通用寄递地址编码规则》国家标准则旨在实现全行业地址信息及编码体系的统一,使得寄递地址编码化,由此地址不清、书写错误等问题也将迎刃而解。可以看到,新标准更加注重保护隐私,其中对于个人信息显示、加密处理等的明确规定,有效提高了快递电子运单的安全性,实实在在给个人信息上了“锁”。
“我以前收到快递,都要特地拿支黑笔把个人信息涂掉,或者把电子运单拆下来撕碎,现在国家有了新政策,我拿快递方便了很多,也放心了很多。”正排队拿快递的王秀萍女士说。
事实上,早在2022年,我市就已经对邮政快递领域个人信息开展过专项整治工作。市邮政管理局联合市公安局政治安全保卫大队、网络安全保卫大队开展联合检查,查看各企业视频监控等设备在个人安全保护方面的应用情况以及涉及个人隐私信息数据的电脑是否规范设密等。排查范围覆盖全市一百多家快递网点和菜鸟驿站,排查结果显示我市邮件快件隐私面单推广应用情况、安全技防水平令人欣喜。
市邮政管理局行业监管科副科长顾国民介绍,接下来,他们将持续加强信息安全督查检查,要求各快递企业严格落实新国标,筑牢快递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屏障。对于工作推进不力的企业,也会通过执法检查、责令整改、行政处罚等手段传导监管压力,督促其按照标准规范要求顺应行业规范、绿色、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