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4版:聚焦

高水平产业提质行动

让乡村产业“韧”起来

【看点】

近日,从省政府办公厅传来好消息——平湖获评省第四届“河姆渡杯”粮食生产先进市,成为嘉兴各县(市、区)唯一获奖的单位。这是对平湖持续抓好粮食生产工作的最高肯定,也必将激励平湖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压舱石”。近年来,平湖一以贯之重视粮食安全生产工作,大力发展绿色高质量粮食产业,启动和实施了“米香”振兴五年计划,粮食产前、产中、产后各项稳产保供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规模位居全省前四、嘉兴第一,扛起了稳粮保供重担。

【盘点】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也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在平湖,一粒米可以“链”出稻香大产业。在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万亩水稻集成创新全产业链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或运输材料,或操作起吊机……据悉,万亩水稻集成创新全产业链项目,将用于开展高品质水稻种植,打造“绿色生态、高质高效、机械作业、数字管控、品牌销售”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推动平湖乃至长三角地区水稻生态智能种植的转型升级。为提高稳产保供能力,平湖将实施粮食“双稳双提”行动,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推进市粮食综合应急保障物流中心项目建设,政府粮食储备规模达到4.3万吨,“五优联动”提质扩面5400吨以上。与此同时,推进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试点,加快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

在平湖,瓜乡因“瓜香”而“飘”得更远。平湖是著名的瓜乡,平湖西瓜享有“江南第一瓜”的美誉。立足西瓜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平湖按照“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将西瓜产业发展和品牌培育相结合,成功创建“平湖马铃瓜”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同时,通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把平湖西瓜打造成高品质、有口碑的“金字招牌”。如今,平湖“地瓜经济”已藤茂根壮,正鼓励着企业走出去发展,培育农业总部经济,探索农业全产业链“链长”制,培育“链长”企业,支持农业经济开发区迭代升级“广陈模式”。未来,还将继续写好“土特产”文章,推进“米香”振兴、西瓜振兴五年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新建10亿元粮食全产业链1条,创建省西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蔬菜瓜果面积稳定在12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力争1万亩。

在平湖,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农产品流通有了更多的高质量平台。在农开区的“长三角农博汇”项目投用后,通过“品牌+基地+市场”一体化流通合作模式,将成为服务虹桥商务区南向拓展带的农产品和生活用品专业市场。今年将继续办好第七届农业经济洽谈会,不断深化农业开放合作,扩大“金平湖”品牌对外合作,通过产品流通、资本合作、技术引进等形式,提升品牌竞争力。推动农业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高水平农业“双强”行动

让农创高地“智”起来

【看点】

“要把幼苗插入椰糠里,然后拿个小夹子固定住,这样才不容易长歪。”走进位于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的长三角草莓种质种苗研发中心,一排排透明大棚集中连片、整齐划一,几位阿姨正在扦插幼苗。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大棚,而是一个喷灌、施肥、温控等全部机械化操作的科技大棚。“未来,我们还想研发AI算法,模拟出草莓种子在不同环境中所需要的光、水等养分的配比,让村民们都能尝到科技兴农的甜头。”嘉兴佳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汪伶俐说。

【盘点】

小草莓背后蕴含着“大智慧”。许许多多像嘉兴佳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样的企业正在不断探索农业发展新方向,跑出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不仅切实解决了农民增收渠道少、就业机会少等问题,更为乡村振兴添智加彩。他们成功的背后究竟有何法宝?

搭乘乡村数字经济的“快车”。2023年,平湖将推行“产业大脑+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模式,打造稻米产业大脑,新建省级数字农业工厂1家、进行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8家。深化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市建设成果,持续赋能乡村振兴。在乡村数字化建设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化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广泛应用,农户运用数字技术进行生产,真正走出一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代农业新路子。

紧握科技装备的“利刃”。“我通过刷脸认证就可以买到所需的农资,操作界面还可以清晰地看到种植面积、零差价农药等相关信息,十分方便!”在新仓为农服务中心,前来购买农资的张大伯对眼前这台小机器啧啧赞叹。据了解,在交易完成后数据将同步上传到平湖市数字农合联平台。平台通过物联网实时获取农产品生产过程、农资使用、农残检测、物流跟踪等全链条数据,目前部分农产品信息可实现一码追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控,让消费者买得更放心。2023年,平湖将推进科技强农,聚焦粮食安全、设施装备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应用,打造高能级农业科创平台,正式启用农业科创中心。新增国家级涉农高新技术企业1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 73%,全面完成省级农田数字化管理试点县建设。新仓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完成省级星级评定,建成农机服务中心1个、农机创新试验基地1个,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3%以上。

高水平和美乡村行动

让乡村风貌“靓”起来

【看点】

位于曹桥街道的“碳为观智·桨领风华”精品线是一道古今融合的新风景,行走其间,赛艇小镇沈家浜、低碳乡风丁店桥、南戏文化墙楼浜……一个个美景清雅如画,让人流连忘返。据悉,这条精品线在2022年嘉兴市美丽乡村精品线比拼赛上获得了优胜奖。

“我们将千年古镇的水乡田韵和现代动感的赛艇运动相结合,让这条精品线既承载乡愁记忆,又迸发激情活力;将低碳理念融入生产环节,也将智能科技融入生活场景,让数字化改革的红利和资源向基层延伸。同时,我们在风景线上大力推动农房盘活、阳光共富等共同富裕模式,让精品线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强村富民线。”曹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我市精品线建设升级为片区化打造。眼下,位于林埭镇的和美乡村示范片区也已完成规划编制。接下来,林埭镇将围绕村落建设、服务供给、历史文化、产业振兴、全域秀美、治理改善等建设要求,积极打造引领乡村振兴的生产、生活、生态共同体。

【盘点】

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和美乡村示范区,是平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外在美向内在美、宜居美向宜业美、颜值美向价值美转变,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载体。

2023年,平湖将全力以赴推进“全域秀美”,深化“千万工程”,完善城乡统筹规划制度,建立规划“留白”机制。有序完善村庄规划,完成广陈镇龙萌村等20个村庄规划的修编。集成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五美联创”“片区化”共建,高质量打造和美乡村示范片区1个,争创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带1条,新增1个3A级景区村庄、2000户“和美庭院”,示范户比例力争达到65%以上。深入推进未来乡村建设,加快构建城乡联动的共建共享共创共治大格局。创建3个以上和美乡村示范村(省级未来乡村)以及15个以上嘉兴市级未来乡村。

整洁的农村厕所、规范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的农村垃圾分类处置链……走进平湖乡村,风貌焕然一新。平湖将继续有序推进村庄“微改造、精提升”,建设钟埭-新埭“富美水乡·数智创想”县域风貌区。推进农房整治、管线序化、村道提升,实现农房整体有提升、管线逐步有序化、乡村道路“畅、洁、美、安”。推进国土绿化行动,绿化改造提升面积1000亩以上,创建省“一村万树”示范村。推进农业农村领域碳达峰工作,创建省低碳生态农场4个。实施新一轮农民住房改善行动,调整优化“1+X+n”村庄布点规划,新改善农民住房2000户。

高水平富民增收行动

让农民钱包“鼓”起来

【看点】

平湖经开区公共码头项目占地面积约34亩,计划布置2个500吨级散货泊位以及仓库、辅助用房等,设计年吞吐能力180万吨,码头工程预计到12月底全部完成。该项目总投资约8500万元,由钟埭街道国有公司、辖区内3个行政村经济合作社,以及辖区内低收入家庭共同筹资。其中,有102户低收入家庭根据家庭经济状况,按照每股1万元的方式自愿出资加入项目,每户不超过5股,最终筹得286万元;3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每村不超过1000万元的标准入股。项目建设期间分红比例收益为5%;建成运营后,每年有固定收益分红,村集体为8%,低收入家庭为10%。此外,如果码头运营收益良好,还将进行二次分红,实现稳定、灵活“双收益”。

【盘点】

共同富裕,体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2年投用的新埭镇大齐塘村“共富码头”让村民共享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探索出一条众筹入股、村强民富的新路径。眼下,平湖多个共富码头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为实现共同富裕赋能增色。

如何真正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平湖创新基层管理模式,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多个方面提高村民收入,增加村民福祉,让村民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平湖将继续纵深推进城乡融合聚变共富专项行动,推进城乡资源优质共享,全面推广共富码头、共富加油站、“新乡邻”等增收模式。推进“共富田”建设,健全现代农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联动“扩中提低”全面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实施新一轮强村计划,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长10%以上。同时,以深入推进“1+8+N”共富体系建设为抓手,探索“集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市级强村公司开展实体化运作,打造以粮食为主线的新型合作经济共富产业链,实施泛农业领域共富项目3个以上。项目化推动八个领域共富体建设,拟新启动共富体项目18个,全面建立起村富带民富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党建统领“抱团富”全面上线运营。完善“三资”管理制度,创新建立收支、分配等经济合作社风险内控机制。健全资产增值保值保障机制,通过“浙农经管”开展风险预警和评估,强化民主监督和审计。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促进就业城乡融合,新建共同富裕高质量就业村社区10个。支持村集体开展乡村经营,鼓励组建镇街道强村公司和农村劳务服务公司,开展新型服务业经营,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聚焦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不少于1250人。深化低收入家庭增收,推进“精平扶”推广应用,提高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我一直在新仓工作生活,在这里生活十分宜居舒心,家门口的卫生院值得信赖。之前看病我都要跑上海去,现在专家定期来坐诊,有什么小毛小病都可以及时解决。”家住新仓镇的吕阿婆这样说道。吕阿婆所说的新仓镇中心卫生院是一家家门口的“便民医院”,该院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主线,引入优质的医疗力量及团队,满足当地老百姓的医疗服务需求。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居乐业。为此,平湖不断在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倡导乡村文明新风尚等方面发力,推动城乡教育初中共同体建设,探索建立区域优质特色课程共享机制,提升医共体能级,强化基层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持续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

高水平改革突破行动

让内生动力“活”起来

【看点】

近日,平湖制定出台《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农业标准地定义和基本原则,分别提出到2023年、2025年底工作目标,从完善产业规划体系、规范委托流转储备机制、划分“三类”农业标准地、建立需求服务精准匹配制度、构建生产使用控制性指标体系、探索农业标准地基准地价形成机制、建立全程对标监管机制、建立主体积分制管理机制、数字化赋能9个方面明确了重点任务。

【盘点】

平湖着力耕好农业标准地改革“试验田”。以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省级试点为契机,强化示范带动,支持新仓镇、广陈镇在农业标准地改革上先行先试,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整体推进。重点推动9大工作任务落地落实,探索形成一套包括净地、地价、服务、准入、控制等方面的农业标准地供地标准,加快建立“一田共管、一分共享、一网通办”的全程对标监管服务体系,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标准地改革模式。确保到2023年年底,农业标准地改革框架体系基本建立,建成农业标准地面积10000亩以上,其中规模1000亩以上片区2个。

与此同时,着力打造乡村改革“集成地”。持续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改革系统集成,以农业标准地改革为切入口,打好改革“组合拳”。创新发展“新仓经验+广陈模式”,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加快全省首批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实施县建设,加速打造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2.0新模式。联动推进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农业营商环境改革、数字化改革等,最大限度释放改革集成效应。

城乡提升工程工作专班

让县域发展“融”起来

【看点】

3月31日,我市城乡提升工程工作专班正式成立,充分反映了平湖第一时间响应今年省“十大工程”重点工作要求成立专班开展工作。由此,构建起“1+5”工作体系,设立办公室,实行实体化运作,并下设5个功能组,梳理了一批重大项目,在市总专班“三个一”模式下,建立常态联系机制、定期调度机制、信息通报机制、工作协同机制、责任督导机制等专班工作机制。

【盘点】

自城乡提升工程专班成立以来,已梳理形成全市城乡提升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清单,对照年度目标跟踪项目推进情况。五年后的平湖,将实现一场蝶变跃升——到2027年,全市滚动推进重大项目25个以上,完成投资额超100亿元;县城人口占县域比重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和美乡村建成率达到100%,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超8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58以内;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建成全国县域高品质城乡融合先行区。

如何实现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如何让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如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如何让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平湖有着自己的答案。

通过统筹城乡区域规划布局、城乡要素配置、城乡公共资源系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方面,聚力县城建设“出重拳”,增强产业平台集聚力、基础设施支撑力、公共服务保障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四项承载能力;另一方面,聚焦乡村建设“亮利剑”,提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美乡村宜居宜业、乡村文明善治、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四个水平。在汇聚城乡合力之下,健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城乡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三项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2023-04-14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332903.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