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杨晨燕
本报讯 昨天上午6时许,30名逝者亲属乘坐统一的大巴前往上海吴淞码头,参加嘉兴市第12次骨灰撒海活动。海葬,是将骨灰融入大海,回归自然的一种葬法。
活动伊始,随着背景音乐缓缓响起,工作人员为逝者亲属发放电子烛灯。烛灯亮起,寄托的是亲属对逝去亲人深深的哀思与怀念。接着,全场为参加海葬的逝者默哀、鞠躬。在航行一个半小时后到达指定地点,逝者亲属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捧着逝者的骨灰有序地来到甲板,将带着花瓣的骨灰撒入大海。海天相接相连,亲人的骨灰随海水远去,融入自然。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海葬,我的父亲生前嘱咐我和姐姐在他百年之后丧事从简,于是父亲去世后我们遵照他的遗愿选择了海葬。今年,我已逝世母亲也追随父亲的脚步,在大海与父亲相聚同眠。”全玲今天送别的是自己的母亲,她说,父母生前一直教育我们要树立尊重自然、节约资源的观念,她们为父母的选择感到欣慰和自豪。
“我老伴生前很喜欢旅游,乘坐邮轮出海的时候,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大海的广阔无垠,当时就想百年之后回到大海,随心所欲。另一个方面也是响应政府绿色殡葬的号召,为儿女减轻一些负担。”郭淑云向记者娓娓道来丈夫选择海葬的初衷。
闻涛而眠,枕浪而息;鲜花相伴,海风送拂。如今,海葬作为一种新型的葬式,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市民对海葬的接受度逐年提高,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凡具有平湖户籍的居民死亡后,其骨灰撒入国家指定海域(江河),不保留骨灰的,对每具骨灰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补助。需要注意的是,个人不能私自把骨灰倒入大海,选择节地生态葬式,一般由逝者直系亲属向市福陵园公墓或市民政局申请,并填写《平湖市实施节地生态葬法申请表》,方可参加海葬活动。
这些年来,我市大力推广节地生态葬式,利用“清明”、“冬至”等时间节点,通过媒体、网络、村社区宣传栏等渠道宣传生态殡葬理念,使绿色、文明、节俭的殡葬新风尚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