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拧紧“节水阀”的工作过程中,一个易被忽视的问题便是供水过程中因管网问题而产生的水量损耗。“我市部分布设年代较早的供水管网材质老旧、防腐性能差,‘冒、跑、滴、漏’等现象不可避免,加之城建施工碰到地下管网造成渗漏,让本就不足的水资源更加短缺。”市水务集团供水公司副经理高全观说。
自2017年起,我市将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列为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在3年多的建设过程中,市水务集团先后投资1.3亿元,分区分批对城乡老旧镀锌管网进行改造提升,全面疏通城市“血管”。此次工程,累计改造供水管网920公里,受益用户23481户,有效解决了管网漏损的问题,同时也改善了因管网老化造成的水质折损。
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为供水管网的改造提供了新的可能。2019年末,水务集团地理信息系统顺利通过专家组考核验收。作为“智慧水务”的重要一环,该系统能帮助摸清我市地下给排水管网“家底”,建立地下给排水管线数据库,打造精准的信息化管网图。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基础上结合的DMA 分区计量管理技术可实现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监控及定位,确保后续维修工作响应准确及时,有效提升了供水运营效率。
面对一级供水管网考核总表和企业用水大户等大体量供水单元,漏损率管控工作又该如何进行?“我们将大表远传监测、压力监控系统和远程抄表系统相整合,建立24小时远传监控平台,发现漏点或爆管实时报警,第一时间启动抢修方案,最大程度减少损失。”高全观介绍说,目前我市共安装远传监测设备120套,压力监测点62个,共计水表229个,在中心城区安装远传水表13.5万个,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用数字力量赋能节水工作。
如今,我市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从2013年的19.48%下降至2022年的5.91%,已成功实现漏损率控制大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