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由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指导、水利部综合事业局牵头组织编写的《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案例汇编》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精选了全国已经实施的30个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案例,其中我市的《浙江卫星石化平湖基地合同节水案例》成功入选。
浙江卫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全球前五大丙烯酸制造商,作为该公司的主要生产区,位于独山港镇的卫星能源年产约36万吨丙烯酸及30万吨丙烯酸酯,需要大量的工业用水。据了解,该企业年平均补充新鲜市政管网水735万立方米,排污量达到272万立方米。如此大规模的取水和排水,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也增加了环境负担。而作为水处理行业的佼佼者,栗田工业(大连)有限公司拥有先进的水处理工艺和成熟的合同节水案例。2015年,在我市水利部门的牵线下,双方一拍即合,开始了平湖石化行业第一例合同节水。
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如何操作运行?简而言之,卫星能源提供场地和电源,栗田工业进行相应的技术、设备投入,并进行专业化管理,通过技术整合、设施整合及相应投入提高水资源使用率,以达到节水的目的。截至2019年末,通过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卫星能源已累计处理回收218.34万吨高品质回用水,减少市政管网取水325.88万立方米,减少污水排放236.65万立方米,支出净减少1852.1376万元。
“合同节水模式不仅实现了企业节水减排、降本,第三方增收的目标,更是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取得了各方多赢的良好成效。”市水资源与水土保持管理服务站站长夏跃冬介绍说。除了石化行业之外,我市造纸等高耗水企业,机关单位、居民小区等用水集中领域都有合同节水管理的用武之地。接下来,我市将深入推进节水合同模式推广,利用市场供求机制推动全市节水工作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