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
是助力成才的五年
【看点】
为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进一步团结动员全市科技工作者为平湖高质量发展勇当共同富裕新崛起典范作出新贡献,2022年5月我市举行了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平湖主场活动暨学会凝智助力比拼赛发布仪式。
据了解,我市学会组织凝智助力比拼赛已连续开展3年。各学会精心组织、科技工作者广泛参与,镇街道科协和企业科协积极配合,在数字赋能、全域秀美、安全生产、百姓健康、法律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了有关部门、企业单位和广大市民的好评。此次比拼赛以“提质提效创示范、凝智助力奔共富”为主题,将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和科普示范市创建融入到比拼赛的各个项目中,聚焦中心、聚力大局,不断提升学会组织活力,广泛凝聚科技工作者力量。
【盘点】
近年来,市科协不断强化新时代群团组织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坚持举旗帜、聚人心、助发展,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
坚持用伟大旗帜感召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强化政治思想引领,举办6期科技工作者初心讲堂,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关爱科技工作者、关注科技创新、关心科协发展的生动故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科技界铸魂扎根。持续巩固深化“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引导科技工作者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用生动实践造就科技工作者。做精“凝智助力比拼赛”品牌,3年来共实施60个比拼项目,涵盖数字赋能、农业创新、百姓健康等多个领域,得到社会好评。做深“科普万家拉力赛”活动,围绕文明创建等主题,引导科技工作者在聚焦中心、聚力大局上显身手、勇担当。做实“暖心扶企”专项行动,组织开展院士专家进企业、学会组织解难题、科协干部送关爱等主题活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动员全市88个基层科协组织积极发声发力,传播应急科普知识逾234万条次。
坚持以先锋模范激励科技工作者。组织开展先进科技工作者选树以及人才托举工作,积极向上举荐推选优秀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科技人才举荐表彰工作效应显现。五年来共培育国家级高端人才19人、省级高端人才47人,入选嘉兴杰出人才13人。姚爱英获评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翁秀忠获评全国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冯高喜被评为省科协系统成绩突出个人,汤伟获评2022年嘉兴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在省科协“三百”举荐中,1家企业科协、1名企业科协秘书长、1名企业科协科技工作者分别被评为“百佳企业科协”“百佳企业科协工作者”“百佳企业科技工作者”。
这五年
是融合共享的五年
【看点】
2021年7月29日,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联合平湖市科协,举办“科创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科技服务团平湖工作站揭牌暨“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发展”专场服务活动。
为积极落实中国科协关于科技经济融合的工作部署,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与平湖市科协于2019年就建立了合作关系,多年来保持着紧密良好的合作,在双方长期合作的基础上,成立了“科创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科技服务团平湖工作站。“科创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科技服务团由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牵头成立,被列为中国科协2021“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示范项目,是上海学会中唯一获批的科技服务团,也是全国唯一以数字化转型命名的服务团。
【盘点】
市科协切实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科协组织的联系、交流与合作,促进创新和科普资源融合共享,有力提升了一体化协作能力。
一体化创新资源对接平台进一步拓展。聚焦我市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深度对接长三角地区高端学术创新资源,为我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提供服务。持续深化与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的合作,成立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科创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科技服务团平湖工作站、平湖市智能制造技术创新联盟,打造星期天工程师升级版,推动解决一批技术难题,为全市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赋能。在学会服务站和创新联盟基础上,吸引长三角地区创新资源与平湖产业的协作融合,打造长三角科创共同体。
一体化科普交流合作载体进一步丰富。加强与沪苏皖地区科协、上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上海科技发展基金等长三角区域单位的科普工作交流,深化科普讲师团、科普活动和科普节目等方面的合作,着力推动科普资源共享、科普活动共办、科普人才共用、科普平台共建,促进长三角科普优势互补,加快推进我市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连续3年共同举办长三角地区科普漫画大赛,通过科普漫画长三角地区巡展、科普漫画论坛等传播科普知识、科普文化。
一体化合作融通机制进一步深化。与上海市金山区科协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形成定期交流机制,深化合作内容,新仓镇、新埭镇等基层科协与金山区毗邻镇科协围绕乡村振兴、农民共富等联合开展科技助农服务。与上海市科学普及志愿者协会、交通大学、苏州大学等相关学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与金山区科协和昆山市科协等单位共同签订STEAM创新教育联盟协议,推进科协工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常态化制度化,为长三角地区科创资源和科普资源的有效互通、科协工作的全面融合作出新贡献。
这五年
是提升服务的五年
【看点】
为进一步打响“学科星”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品牌,2022年9月26日,独山港镇举办了“追梦航天·平湖情缘”30周年纪念活动暨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交接仪式。被誉为“中国民间航天教育第一人”的姚爱英老师也亲临现场,发表30年来投身航天教育事业的感想,感动了在场每一个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还特别“请”来了“神舟四号”飞船返回舱实物,并在航天科普馆进行为期3个月的特展。据介绍,“神舟四号”飞船返回舱实物曾在上海、广州、南宁等地巡回展出,此次亮相浙江尚属首次。
【盘点】
市科协紧抓新一轮全国科普示范市创建契机,进一步拓展科普服务领域,健全科普工作体系,推进新时代基层科普工作模式转型升级,构建全方位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
科普特色品牌愈发亮眼。持续擦亮“航天科普”特色招牌,举办“追梦航天·平湖情缘”30年纪念活动暨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特展,开展“从红船到飞船”主题科普研学活动10余场;组织编写并出版讲述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故事的《丰碑》科普书籍,进一步推动航天精神、航天文化在金平湖大地精彩绽放。不断叫响“科普万家”品牌,开展百项科普活动、百场科普讲座、百个科普e站“三百行动”,组织社会性科普活动480余项,惠及市民80余万人次。全力打造“小小科学+”青少年科普服务品牌,开展周末科普课堂、STEAM科普课程、科技嘉年华、科学魔法秀等活动949场次,惠及学生66744人次,在寓教于乐、寓学于趣中引领青少年筑梦科学、逐梦未来。
科普服务阵地深入拓展。推动建成中国航天科普馆,获评浙江省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并在该馆开展“天宫课堂”直播连线活动,为青少年追梦航天、探索科学创造条件。市科技馆建设完成选址,启动项目设计。持续提升科普活动中心服务功能,夯实科普展览教育活动主阵地。加大科普资源集成整合,全市科普教育基地达39家,其中14家获评嘉兴市级科普教育基地,黄姑实验学校获评浙江省首批院士科普基地。
科普工作联动机制更为健全。市委、市政府成立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公众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出台《平湖市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市”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了党政抓总、科协牵头、各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大科普工作格局。在全省首创“政协委员讲科普”模式,创新开展“金平湖博士科普团”“大博士牵手小博士”活动,不断打造社会化科普新载体。加强科普讲师队伍建设,开展各类科普讲座500余场。邀请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来平开展地球与空间物理、生命科学等科普讲座22场次。
这五年
是改革发展的五年
【看点】
2022年9月19日,“科协帮”技术共享服务平台发布仪式暨长三角地区数智专家助企赋能平湖专场活动顺利举行。“科创中国”上海企业数字化转型区域科技服务团携专家还深入企业调研走访,进行面对面“把脉问诊”,有力助推我市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打造平湖经济增长新引擎。
“科协帮”技术共享服务平台旨在汇聚长三角地区院士专家、科研人才、创新成果、科研项目、科技智库的资源和智慧,实现赋能融通、跨界合作、协同协作、资源共享。市科协将挖掘需求、配置资源,做好“科协帮”共享技术平台技术咨询、成果转化等各项科技服务工作,建立全流程闭环式服务管理机制,建设好“线上+线下”相结合,有温度、可信赖、富活力、见实效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盘点】
近年来,市科协围绕增“三性”、去“四化”改革目标,以打造“五个群团”为统领,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科协系统改革,不断提升科协组织活力。
推进“数智科协”建设。学深悟透省委关于数字化改革工作精神实质,谋划建设“科协帮”数字化应用场景,服务企业技术需求和长三角地区科创资源的无缝衔接,应用被列入浙江省科协数字化改革“揭榜挂帅”试点项目第一批榜单。将实现镇街道和村社区全覆盖的科普e站作为全市群团工作重要网络阵地,整合群团服务资源,形成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网格式群团服务体系。
加强科协系统自身建设。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修改完善《平湖市科协党组工作规则》,制定《平湖市科协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度》,做到党风廉政建设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修订机关工作纪律、财务管理制度、学习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推动机关规范化运行。
推动科协组织向基层延伸。不断推进科协组织向纵深延伸,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特色更加鲜明。推进基层群团改革,激发基层科协活力,支持引导以“三长”为代表的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在科协组织建设中发挥作用,实现镇街道科协“三长制”全覆盖。不断加强镇街道科协、企业科协等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各镇街道打造了“科普E”“科普荟”“百科荟”“田园科智慧”等基层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