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荣怡婷 通讯员 顾秋叶
【春耕截图】果蔬大棚里“绿油油”
【现场转发】嫩绿的新芽破土而出,茂密的枝头结出诱人果实……走进平湖市缘绿生态农业科技园,勃发的生机扑面而来。
种植大棚内,一片片成熟的莴笋青翠挺拔,放眼望去,根粗叶茂,长势喜人;三五成群的工人们忙碌在田间地头,收割、捆绑、搬运、装车,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每个环节都衔接有序。“今年莴笋长势好,也卖得出去。这样一捆有20根,我们打包好就会送出去。”陆阿姨笑着说,她一边熟练地择掉莴笋老叶,一边有序地将排列好的莴笋捆绑打包。
“今年是我们第一次尝试种植莴笋,一共种了30亩。受到生长期寒潮影响,今年莴笋价格和产量跟往年相比略低,但好在总体长势不错,预计总收入可达20万元。”望着丰收的莴笋,缘绿生态农业园负责人沈根付喜上眉梢、乐在心里。他表示这批莴笋采收完,下一季准备种植西瓜,让全季度的果蔬轮作变“闲田”为“忙田”,耕耘增收致富好“钱景”。
相比于莴笋大棚的繁忙热闹,一旁的芦笋大棚显得冷清了许多。空空荡荡的大棚到处弥漫着泥土的气息,视线中还夹杂着似有若无的绿色。难不成今年芦笋收成不好?许是看出了记者的疑惑,沈根付笑着解释道:“那是因为今天一早,工人们就已经完成芦笋采收了,你来晚啦!”走近细看,果然发现每根芦笋的根部都有新鲜的切口,周围还零星地冒出了几抹嫩白,在微湿的田间显得鲜活生动。
原来,为了让新鲜芦笋能每天准时与大家“见面”,自今年1月以来,缘绿农业园就开始了统一采收。“每天早上6时,工人们就会过来收割芦笋,然后分选、裁切、打包好送到超市或者批发市场,保证大家每天都能吃上足量新鲜的芦笋。”沈根付说,芦笋一年种植可采收十年以上,当天收割的芦笋第二天就能长到小腿高度进行二次采收,但这种多产类植物往往三四月份才能上市,无法满足大众对于美味的迫切需求。为进一步提高芦笋产量、提升产品品质,缘绿农业园从国外引进了新品种“特利龙”,该品种会比普通品种提早上市一两个月,价格也比晚熟品种高上4倍到5倍。“目前,芦笋批发价是每斤7元多,2月份以来价格已经上涨了30%左右,预计今年会有不错的收益。”沈根付笑着说。
【寻宝感悟】春耕始,万物生。如今,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图景在缘绿农业园内徐徐展开。随处可见的忙碌身影奔波于田间地头,他们看苗情、查病害、砍菜头、剔叶子,拉开了春耕生产的序幕,吹响了耕耘希望的号角;排列整齐的果蔬大棚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光泽,深入其中,各类蔬菜长势旺盛,绿意盎然,传递着浓浓的“春”的气息,也昭示着已经到来的收获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