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科技赋能春日“莓”好

编者按: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记者深入田间地头,探访农产品生产基地、设施农业等春耕故事,感受平湖农业高质量发展魅力。今起,本报推出“记者在一线·寻宝春耕图”专栏,敬请关注。

■记 者 黄雨欣

通讯员 吴 平

【春耕截图】玻璃房里“甜蜜蜜”

【现场转发】天气的转变与时序的推进,正在悄然更改着我们视野里的景色,各种颜色开始点缀其间,其中最可爱的还数草莓的“红”——带着扑鼻的香气和甜蜜的口感。

细雨如丝锦城春。伴随着淅淅沥沥的春雨,走进浙江东郁广陈果业生产基地的草莓玻璃房,是静悄悄的一片,由于下雨顶部的玻璃窗也全部关起来了,玻璃将外界声音全部隔绝,可以听到作物的生长正奏响着协作曲。面积3万平方米的草莓房空无一人,是这些草莓被冷落了吗?不,它们在这儿生活得舒适又健壮,这就是现代科技农业的魅力所在,不仅解放了人力,也让莓果的品质更加提升了。细看这些草莓植株,每一株草莓苗上都缀挂着数十颗草莓果实,大小不一、颜色从青绿到鲜红,“深绿色的叶片是草莓健康的标志。”浙江东郁广陈果业生产基地设施种植部门负责人马新远说。同时可以看到松软的基质、滴管到根的营养液是它的“标配”。

草莓不动声色地生长着,而草莓大棚的周围有些东西“暗流涌动”着。原来是草莓顶部的大棚,春雨的汇聚,正形成一股股细流,在大棚顶部流淌。这些春雨是草莓灌溉水分的唯一来源,在下雨天,顶棚就会收集雨水,全部运输到草莓园旁边的几亩大池子内,等到需要时再抽送到草莓园的大水桶中,通过营养液的配比,再经由细细的滴管精准浇灌到每株草莓上。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通过一部手机完成,也是这个草莓大棚最大的亮点。在马新远的手机上,棚内温度、湿度等草莓生长的必要数据清晰可见、实时监控,这都得益于草莓棚内安装的智能温室环控系统。种植人员将种植配方数据,如光照、温度、水分等导入这个系统之后,玻璃大棚在传感器的精确数据支持下,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节到设置的温度、湿度等,并定时定点给草莓进行灌溉。作为嘉兴最大的草莓种植单体,科技赋予了这3万平方米草莓的品质保障。

在这儿工作的莓农也是幸福感满满,一米多高的草莓架直接将草莓植株架到了空中,直立着身子就可以作业,不用再弯腰匍匐于土地上,大大减轻了莓农们的躬耕难度,也更加方便观察草莓苗木情况。目前,草莓园内已经收获过一茬草莓,但又有红果冒头,不久工人就会再次进行集中采收,收获一份春天里的“莓”好。该大棚内的草莓苗于去年9月份定植,草莓供应时间预计将持续到今年4月中旬,生产总量13万斤左右,将会通过线上渠道供应到盒马、叮咚等平台。

【寻宝感悟】高科技的运用,让草莓品质更高,也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作业的辛劳,让莓农在增收的同时,减轻劳动难度,增加了劳作的幸福感,让草莓获得了“双倍甜度”。如今高效又环保绿色的科技手段,已经成为春耕图景中的一抹亮色,正悄悄改变着人与土地的关系,改变着平湖小城的农作方式,承载更多春天的期盼和兑现的底气。

2023-02-27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318762.html 1 3 科技赋能春日“莓”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