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强化源头管控,推进工业用水全生命周期监管,工业用水质效逐步提升。但对照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总体效率仍然偏低、头部高耗企业用水质效偏低、剩余用水空间不足等问题,建议:
一、疏堵结合,健全机制,完善节水政策体系。正面引导,多管齐下助推企业节水增效;反面惩戒,双向发力倒逼企业节水增效;健全机制,奖罚有序激励企业节水增效。
二、数字赋能,改造提升,盘活用水指标存量。依托数字手段,强化用水全生命周期监管;依托改造升级,提升高水耗企业节水能力;依托技术推广,提升企业用水效能。
三、开源节流,以水定产,推动产业适水发展。示范引领,打造废水利用工作样板;科学布局,健全再生水利用体系;源头控制,推进产业发展适水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