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成声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基础。产业发展数字先行。在农开区(广陈镇)近日举行的一季度项目集中开竣工仪式上,总投资超7亿元的8个项目分别开工或竣工投产。这8个项目包含AIoT智慧农业、数字化智能工厂、高端装备等各个领域,囊括一二三产项目,解锁了“科技”“创新”“生态”等发展密码。这必将有效推动农开区农业“接二连三”,为平湖的乡村产业发展激荡澎湃的内生动力。
当天开工的总用地面积160亩、总投资约2亿元的AIoT智慧农业项目,由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京东方后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分期建设,计划采取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慧温室的农业种植深度结合,致力打造全国领先的Ai+智联植物工厂高新技术产业融合示范区。项目以无土栽培的叶菜种植及种苗种植为核心,通过全种植周期的数字化管控,打造可复制、可盈利、可标准化的智慧农业负碳新模式,使产出的高品质蔬菜0农残、0重金属残,亩产比传统陆地栽培提高5至7倍,每亩年产值可达30万元。这只是平湖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把“三农”问题始终放在突出位置。这些年来,作为浙北的农业大县,平湖在牢牢握紧“米袋子”,抓紧抓好抓实粮食生产的同时,通过加快建设“1+5”农业产业平台,深入推进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花卉、食用菌、水产等农业优势产业,涌现出了一批在蘑菇、渔业、果蔬种植等不同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市场主体。目前全市已打造首批组培、蔬菜、鱼菜共生等数字工厂4个,带动培育数字农业示范园6个,实施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48个。数字技术让庄稼有了新的种法、鱼儿有了新的养法,更深度参与到整个产业链的塑造当中。
实践证明,乡村产业兴旺起来,就能带动资金、技术、人才等更多流向农村,农村就有活力、有人气、有希望。这些年来,平湖以国家、全省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和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为契机,通过建设“1+1+N”数字乡村“大脑”,开发“浙农服”“浙农补”等场景应用,着力绘好平湖智慧农业发展底图。有了“浙农服”,摄像头一刷脸就能弹出生产数据:种了几亩地、用过多少药;在东郁数字工厂,通过智能环控系统、智慧数字LED补光系统等控制室内环境,可提升经济效益30%至50%;依托“本家鲜”小程序,居民们点点手机就可以买到新鲜的本地蔬果……平湖农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化”智慧农业扎根田间地头,有效夯实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基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近日出台的中央1号文件部署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其中提到,要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数字技术赋能百业,智慧农业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必将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一种业态。期待平湖的智慧农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奏响最强音,为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推进让乡村振兴加“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