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昊玥 见习记者 杨晨燕
本报讯 0至3岁婴幼儿是“社会最柔软的群体”,把这一群体养育好,事关千家万户。近年来,我市坚持群众所盼、未来所向,聚焦优质、普惠、均衡,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支持措施,竭力打造“平有善育”金名片,推动全生命周期服务优质共享。
我市全面推进社区统筹、社会兴办、幼儿园办托、家庭托育点“5+X”多元化托育新模式。今年重点以普惠托育进社区为导向,在嘉兴市率先探索全域规划、全域覆盖的“专业托育机构+公益照护驿站”相结合的社区微托新模式,着力打造“15分钟优育服务圈”,树起“平有善育·幸福+”生育文化品牌,真正打通托育服务“最后一公里”,满足群众对“幼有所育”“幼有善育”的需求。
社区托育为“社区嵌入式”的新型照护服务模式,依托社区,或由社区提供场地,鼓励建设标准化、嵌入式托育场所,并交由专业托育机构运营,提供全日托服务,让周边有需要的家庭就近入托,普惠利民。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则将点位设置在楼宇大厦、党群服务中心等群众服务阵地,具有临时托和计时托等服务功能,为婴幼儿托育服务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而向日葵亲子小屋则把婴幼儿照护服务“搬”进了村社区,不定期开展亲子互动、健康宣教、婴幼儿照护指导活动,向家长传授照护知识与技巧,推动基层婴幼儿照护服务走向专业化、规范化。今年,我市目标建成社区托育机构13个、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18个、向日葵亲子小屋村社区覆盖率达50%,让更多的婴幼儿入托,减轻家庭照护负担。
0至3岁也是一个人身体、心理发育和机能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让孩子走稳“人生第一步”?去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保育员正式纳入急需紧缺的职业培训目录,对婴幼儿照护服务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按规定予以职业资格认证。一方面加强对保育人员的专业知识传输传授;另一方面注重实训培训,使他们掌握先进的照护理念和知识技能,提升托育机构服务水平,让家长更放心地把孩子送到托育机构,促进婴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此外,还依法保障了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培训补贴等各项劳动保障权益,有利于提升托育服务人才从业荣誉感,为托育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据悉,为做好婴幼儿托育服务保障,我市还相继出台了《关于印发加快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普惠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2022年度平湖市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考核细则》等一系列政策、管理细则,进一步优化健全婴幼儿托育服务工作机制体制,用心用情为在我市婴幼儿家庭提供更具温度,更加简化、便捷、高效的服务保障,用实际行动助力打造“15分钟优育服务圈”,持续擦亮“平有善育” 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