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戴绯绯 通讯员 姚建春 陶 冶
完成水务数字服务平台升级改造,水务热线提供24小时人工服务,完成市政务服务大厅及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供水业务入驻工作……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市水务集团在数字化改革的道路上不断贴合群众需求,让市民能够更便捷高效地享受数字化改革带来的成果。
近年来,市水务集团积极探索智慧水务建设,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赋能水务发展,提升集团公司管理和生产效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作为平湖水务人,我们始终践行国企担当,不断推进服务改革工作,突出精细管理,推动靠前服务,全力打造优质高效的供水服务环境。”市水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骏跃说。
一个电话,实现精准定位
“你好,我想查一下户号。”“请问您是哪个小区的?”“我是百合嘉苑的。”当记者来到市水务集团的“96390”热线中心,接线员正在忙着接听市民来电。同步的,这个工单已经在平湖水务数字服务平台上形成。“96390”是去年9月上线的24小时服务热线,在水务数字服务平台的升级改造中,水务集团将热线服务融入其中,实现一号呼入,同时将市长热线、网上营业厅等各个渠道过来的用户业务,一并纳入平台管理,依靠平台的数字赋能,能更精准、快捷地为群众提供服务。
“根据用户的来电或者报的地址,马上进行档案关联,就能够查到用户地址的详细情况,快速地把这些信息推送给抢修人员或者上门服务的工作人员,可以更直观、精确地为用户提供服务。原先的抢修都是走纸质和人工流程,需要登记,所以有的时候用户可能名字说得不清楚,小区的名字混淆以后,我们上门服务的工作人员也容易出现搞错的情况。但是现在通过这个系统,能够精确地进行定位,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市水务集团供水公司运营科科长周皛晶这样告诉记者。热线处理的整个过程,从热线人员转办、接单、派单、工单处理,到工单回填、审核、热线完结,都能在水务数字服务平台上看到,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一窗受理,推进服务前置
在市水务集团开展的“智慧用水”服务升级改造中,还有许多群众能够亲身体会到的改变。值得一提的是,集团完成了市政务服务大厅及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供水业务入驻工作,通过将公用事业一窗受理平台与水务集团的数字服务平台相对接,将业务前置,实现了在各个公用事业窗口就能直接办理供水业务。
“水务服务真心好,跑一趟就把要办的事情全部办完了,感觉很方便!”家住林埭镇徐家埭村的村民张大伯一早就来到林埭镇便民服务中心,快速顺利地办完了水费过户业务。而以前,在便民服务中心办理水费过户业务,需要将身份证、房产证等证件拿来,中心再将资料递交到水务营业所,经过审核、系统录入等程序才能完成过户。
“现在平台打通之后,我们在市政务服务大厅及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一窗受理综合平台上可以直接办理供水各项业务,比如水表过户、缴费信息变更、客户信息变更等。通过一窗受理平台,能够直接在平台上传资料,与供水系统实时对接,可以很快完成数据处理。”市水务集团供水公司当湖营业所工作人员屠奇敏说。
一个平台,完成全方位管理
水务数字服务平台升级改造是市水务集团数字化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通过前期的工作部署、方案制订、运行调试及人员培训,近期平湖水务数字服务平台已顺利上线并正式投入使用。全新的服务平台,通过系统设置优化了企业内部管理,实现核心业务的数字化、数据流的汇聚、业务流的闭环,从而实现流程再造。除了这些智慧化的服务,在平台升级改造过程中,集团还优化了“四端协同”供水服务体系,将“浙里办”APP、“平湖供水”微信公众号手机端、浙江政务服务网PC端、实体大厅窗口端、街道社区综合自助机端等全部接入现在的平台。
“之前的系统对业务的处理比较单一。比如通过‘浙里办’平台、微信公众号等不同渠道办理的业务需要多平台查看,通过这次平台的升级,我们将所有业务进行了规整。”周皛晶介绍说,规整以后的平台,通过大屏幕能够实时直观地显示目前在办业务量的多少,分别从哪个渠道过来的也一目了然。统一的平台,把众多端口全部纳入进来,考核企业节水数据的统计分析、缴费情况的在线统计、用水管理实时数据分析等,这些都可以通过一个平台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如今的平湖水务数字服务平台,就像一个“智慧大脑”,取代了原先的报表统计,并可以实时进行数据分析,在优化内部管理的同时,也给广大用户办理业务带来了便利,切实提升了工作质效,助力打造便捷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