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非遗生辉奏响乡村“共富曲”

平湖入选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地区

■记者 荣怡婷

本报讯 又一个春天来临。在这个年味未消、万物逢春的日子里,我市文旅工作频频传来喜讯,继首创首成嘉兴首个省5A级景区城后,平湖又成功入选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地区。

久久为功,必有所成。近年来,我市以非遗工坊建设为突破口,将非遗传承和利用融入乡村振兴整体规划,不断加强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本土非遗项目提质升级,进一步带动乡村产业融合升级。如今,我市非遗业态日趋丰富,平湖糟蛋非遗工坊、平湖传统糕点制作非遗工坊成功入选省级非遗工坊建设名单,平湖圆作非遗工坊、蟹壳黄非遗工坊等10处非遗工坊入选嘉兴市级非遗工坊建设名单,并确立15处平湖市级非遗工坊,非遗工坊建设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一提到平湖非遗特产,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糟蛋。首创于清雍正年间的平湖糟蛋,距今已有290多年历史。200多年来,平湖糟蛋经过不断改善配方,逐渐成为我国别具一格的特色美食。2012年,平湖糟蛋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即肯定,但平湖糟蛋的发展并非止步于此。“要想把非遗更好地保护、传承下去,就必须要让更多人知道。”抱着这样的想法,深耕食品行业多年的王云飞决定联合平湖糟蛋非遗传承人潘弟观,共同打造一座可视化现代工厂——浙江龙谦食品有限公司,以重现平湖糟蛋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非遗技艺。2021年,工厂重头部分的沉浸式体验展馆建设完成,自此,家喻户晓的“老字号”有了“新名片”。“我们希望传统美食也能走向现代化,贴近年轻人的口味和审美。”王云飞说。为此,龙谦食品在产品创新、风味改良、外形包装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希望用新工艺、新味道让老字号产品重放异彩。

把大家耳熟能详的非遗特产产业化、现代化,不仅使非遗得到传承与发展,也带动了产业兴旺、农民增收。据了解,龙谦食品于2022年被成功评为嘉兴市级非遗工坊,如今已形成线上线下专营店、景区形象店等多模式销售,每年能卖出40多万枚糟蛋,总销售额达200多万元,带动周边10余户农户实现就业增收,人均月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

以非遗工坊为代表的传统工艺,是活态的文化传承,也是共富路上的“发光石”。如今,全市各个非遗工坊不断创新生产经营和销售模式,积极参与周边地区的展示展销活动,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带动群众增收。此外,我市还围绕特色非遗项目,形成了集制造、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如以平湖传统糕点制作技艺、老鼎丰酱油酿造技艺、平湖黄酒制作技艺、圆作技艺等多个市、县级传统技艺项目为抓手,在全市各镇街道建设生产经营场所,逐步形成传统工艺特色产业。一条以“非遗”铺就的共富路正一步步扩展开来。

非遗凝聚着一座城市独特的个性和品格,是城市文化的名片。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理念,巧搭载体,深入推进非遗传承和保护。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7项、嘉兴市级41项、平湖市级210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四级名录体系。同时,为了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群众生活,我市在学校等开设非遗传习基地,在全市范围内设立非遗展示体验点,开发出非遗旅游路线,并聚力打造出一批非遗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通过创新“非遗+教育”“非遗+旅游”“非遗+文创”等模式,加深群众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真正让非遗“活”起来,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们将重点围绕省级非遗工坊建设名单,积极推动非遗与研学跨界融合,扩大就业。将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目标到2025年实现‘一镇一馆一工坊’。”平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业务部主任钟雅琳说。

2023-02-13 平湖入选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地区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314669.html 1 3 非遗生辉奏响乡村“共富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