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杨昊玥
通讯员 徐冰艳 张丹燕
本报讯 “以前是柜台式的办理窗口,现在改造完成之后,整个区域都宽敞了,一进门就感觉大厅布置得非常整洁明亮、温馨舒适,让人找到了家的感觉。”龙吟社区居民沈燕说。沈燕说的这个“家”,其实是独山港镇龙吟社区的居民会客厅。
该会客厅于去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与传统的社区服务大厅不同,这里取消了传统一站式大厅“窗口分立、条线分割”的服务方式,改用“客厅围坐”的布局,从传统静态服务模式转向流动开放型服务形态,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据了解,独山港镇以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施社区服务大厅亲民化改造提升为切入点,近年来通过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创新基层治理和服务方式,把传统的一站式服务转变为“面对面、点对点、零距离”的优质服务,探索打造了一批高质量“居民会客厅”,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提供服务。
在硬件设施优化完善的同时,龙吟社区在服务品质提升方面,同步参照“最多跑一次”无差别受理模式,推行“一窗式受理、全科式服务”,居民办理日常事项,变得更加便捷高效。据龙吟社区全科社工陈露艳介绍,以前实行专人专线专管,居民来办事需要找专门的负责人受理,而现在实行全科社工,确保每一名居民过来办理业务都能成功受理。
此外,龙吟社区居民会客厅在打造过程中,还突出社区“服务+”功能,创新性地将“龙吟温暖嘉”融入到居民会客厅中,重点针对社区内青少年,打造学习休闲园地。“我们将打造共享书房,让居民在平时和寒暑假都能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和休闲场所,让龙吟社区的百姓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朝着暖心、安心、舒心、放心、省心的‘五心’幸福共同体而努力。”龙吟社区党委书记徐晓春说。
无独有偶,独山港镇海塘村居民会客厅也完成了改造升级,从功能布局、服务制度、工作纪律、办事机制、工作方法、服务态度、业务能力等各方面进行提升,形成“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实现“一专多能”的“全科办理”机制,变“群众上门找”为“打开大门迎”,更好地实现了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群众体验亲民化。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周边休闲娱乐设施较少,居民会客厅里还特别融入了包括休闲茶吧、图书阅览区、儿童游乐区等区块,充分满足了居民的各种需求。
自从居民会客厅改造升级以来,越来越多的居民走进会客厅,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越来越强。截至目前,独山港镇居民会客厅建设完成率已达80%,计划于今年实现居民会客厅全覆盖,打通居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