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产业提质,开创现代农业新局面
做强农业产业。抓好粮食生产,全面完成播种面积、产量任务。持续推进“米香”和西瓜振兴五年行动,扩面稻渔综合种养,蔬菜瓜果面积保持稳定。夯实农业基础。扎实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提档现代产业。加快推进“一心两区五园”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争取“国字号”荣誉创建。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优化农村营商环境。举办第七届农洽会,以种子种苗为核心开展特色农业产业链招商。
聚焦生态兴农,打造绿色发展新标杆
打响生态农业招牌。继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着重打造特色亮点样板区。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推广绿色高效技术。开展配方肥替代平衡肥行动。持续抓好养殖尾水治理长效管理,规范主体养殖行为。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厂化运行、秸秆离田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筑牢农业生产防线。守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压实农业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农业防灾减灾、渔船安全、农业生产安全等体系建设。加强渔业资源生态修复,推进涉海涉渔领域安全生产系统治理。
聚焦全域和美,谱写美丽乡村新篇章
创建精品村落。围绕“平沪之恋·未来嘉乡”主题,持续推进未来乡村建设,重点关注“一老一小一新”群体,做优做精九大场景。加快推进美丽乡村扩面提质,“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力争实现五连优。提质人居环境。深入开展人居环境全域秀美整治,梯度推动水田路房持续改善。农村垃圾源头分类准确率达90%以上,所有农村公厕保持规范化管理,人居环境暗访检查力争嘉兴排名保持前列。打造示范片区。以全域美丽示范样板区、美丽经济高效转化区、共同富裕集中展示区的“三区”为目标,通过统筹项目、集中资源,片区化、组团式建设和美乡村。
聚焦改革赋能,推进强村富民新突破
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加快“1+8+N”共富体系建设。迭代升级“飞地抱团”发展模式,保障村集体持续增收。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省级试点,加快农业生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增加农民收入。探索“集体+”“众筹+”等村庄经营新模式,带动更多农户、低收入农户增收。深化低收入家庭帮扶增收项目,持续推动低收入农户增收与强村项目、众筹项目、产业项目挂钩。保障农民权益。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民住房改善三年行动,多元化满足农民住房改善需求。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创新建立收支、分配等经济合作社风险内控机制。深化数字化改革。加快推进“四个一批”场景应用,高质量做好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
聚焦城乡融合,构建城乡一体新风貌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加快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持续推进公路和危旧桥改建,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加快乡村5G整体覆盖,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化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应用。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聚焦“互联网+义务教育”,推动城乡初中共同体建设。提升医共体能级,强化基层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聚力“一老一小”,完善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参保扩面机制。唱响乡村文明新风尚。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农村党建、文化阵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创建一批示范、特色文化礼堂,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加强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乡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