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变行政执法格局
多跨联动破解难题
【看点】
2022年6月,上海金山区城管执法部门移交给我市综合执法部门一条乱张贴小广告线索,市综合行政执法队新埭中队执法队员根据移交线索,对当事人进行调查询问。考虑到当事人在多地乱张贴小广告,且逾期未整改的事实,执法人员根据相关规定对当事人处以200元的罚款。
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地处浙沪毗邻的金山区枫泾和平湖新埭,因地理位置特殊,时常有跨区域违法行为产生。为破解跨界执法难、协作执法难问题,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与上海金山区城管执法局建立了“平湖市-上海金山区”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制定了统一协同监管清单、统一证据移交标准等,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行政执法协作提供了“平湖—金山样板”。
【盘点】
行政执法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深入践行“整体政府”理念,用“一张脸”面对企业群众,形成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局面?综合执法局创新变革,牵头打造“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新格局,达到了整体运转更高效的目的。
创新长三角跨省园区“一支队伍管执法”新模式,是“大综合一体化”的一个缩影。2022年,我市多次召开“大综合一体化”相关会议部署具体工作,综合执法局等部门迅速行动,积极构建“综合执法+专业执法+镇街执法”这“三张清单”,将1832项行政执法事项有机整合至综合执法局行使,118项行政处罚事项赋权至镇街道。同时,建立61个省级监管一件事场景清单,开展“综合查一次”执法检查2411家次。
科学高效的执法行动,同样得益于执法要素的全面提升。2022年,我市出台26项镇街道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专属保障制度,在镇街道执法指挥“一张清单”的基础上,实施“七个一”平湖路径框架体系,实现受理、核实、处置、办案、反馈等“一图掌握”;制订年度执法监管计划,镇街道率先实现省统一处罚平台全域开通、权力事项库事项认领、“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平台入驻、双主体执法证更换等。
该局依托数字化手段,积极推动镇街道“一体化智能办案中心”建设,推进执法队伍集约办公。目前,新埭镇、新仓镇、钟埭街道率先完成重点推进工作,超过50%的镇街道完成建设工作并投入使用。除此之外,创新办案模式,将“敏捷查”与日常路巡模式相结合,推行“快速办案”“非现场处罚”,打通与省平台的数据对接“绿色通道”,实现“行政审批—监管执法—监督评价”全流程“大执法”网上闭环运行。
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平湖市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行政执法法制审核协作制度(试行)》,组建平湖市协同法制审核专家库,为基层法制审核提质增效。
深耕“绣花”管理水平
城市品质有效提升
【看点】
2022年6月起,市综合行政执法队新仓中队和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新仓中队正式开启“城警联动”执勤模式,对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违停车辆进行联合执法。行动中,在对收到违法停车行为提醒纠正告知短信后10分钟内驶离的车主进行教育告知,要求其树立规范停车意识。
“城警联动”违停管理执法模式的推行,在执法资源上实现了集中集约、优势互补。同时,综合执法局结合“首违警告”“提醒纠正在先”制度,探索机动车违停人性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
【盘点】
管理城市如绣花,针脚越密越精细。综合执法局下足“绣花”功夫,围绕全域化智慧化精细管理,推动城市管理更加有序,城市“颜值”不断扮靓。
为优化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形象,该局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常态化治理占道经营、乱搭乱建、违规户外广告等城市“顽疾”,规范夜间市容秩序、夜间施工,有序推动“户外经济”,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在城市精细管理的过程中,智慧“大脑”的作用日益显现。2022年6月,我市“城市慧治”平台迭代升级,正式上线渣土非法倾倒一体化执法协作平台,实现了城市建筑垃圾核准勘察-审批-监管智慧管理。在此过程中,曹桥中队办结了我市首例“系统触发、市局交办、乡镇办理”的建筑垃圾领域未经核准擅自处置建筑垃圾案件。此外,新增智慧管控街区5条,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处理案件21万余件,75.4%的案件实现自动流转结案,“一户一档”平台录入经营户4563家。如今,“城市慧治”小程序已在“浙里办”上架,网上受理率达到100%,可实现城市大型户外广告设置审批许可、临时占用城市道路审批许可、人行道违章停车处罚缴费一掌办理。
面对千头万绪的民生问题,综合执法局聚焦热点,当好城市“大管家”。2022年6月,该局与有关单位签订了四方战略合作协议,全速推进便捷停车民生实事项目,新增ETC停车场20个,无感支付泊位覆盖面达10920个。另外,深挖共享停车场,实现“平易停”微信小程序开放5处错时共享停车场预约功能。联合其他部门印发的《平湖市临时停车场设置方案(试行)》,也获得了上级的肯定。
探索人行道机动车试点“绿色车位”,便利市民出行;持续排查全市户外广告和招牌底数,全力做好隐患排查;开展全市养犬底数再排摸工作,养犬管理深入推进……得益于城市“大管家”,我市市容市貌不断改善。
严格执法监管检查
办案质量显著提高
【看点】
禁猎区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勘探作业时不慎破坏电力线路设施、未办理雷电防护装置竣工验收许可手续已经在从事生产、快餐店未按规定安装使用可燃气体报警装置……自“1(综合执法)+7(专业执法部门)”大综合队伍“精简整合”以来,综合执法局在发展改革、体育、林业、消防等多个新划转处罚事项所属领域实现案件“零突破”。
围绕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能力提升,我市以执法办案“百日竞赛”和“业务大比武”为牵引,对镇街道执法队员开展综合法制理论、执法业务等专业轮训,以实战练兵提升“大综合”能力。
【盘点】
为拓宽执法领域,加强职能落实,综合执法局持续开展执法办案“百日竞赛”活动和“零唤醒、促提升、争先进”执法办案比拼赛,推动案件数质双提升。2022年全年普通程序案件立案3117起,同比增长71.8%。相对于重点领域,该局先后开展了燃气领域、烟花爆竹、生活垃圾专项执法检查、秸秆禁烧、迎亚运城市环境整治、建筑垃圾领域等专项执法行动。
此外,我市出台了《平湖市综合行政执法案件移送制度(试行)》《平湖市综合行政执法协作配合制度》,签订《行政执法事项划转交接单》,与司法部门建立行刑衔接机制,促进常态化协作。综合执法局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加强跨区域、跨部门执法协作,建立案件线索互通、资源信息互享的执法联动机制。同时,强化执法队员法制学习,开展法制交流、案卷评查等活动,着力提升执法队员业务水平。
“身正”方能“令行”。过去的一年里,综合执法局严抓队伍建设,完善局机关党委、党支部、党员三级学习制度,用好“城管讲堂”学习平台,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支部工作,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等学习活动。此外,该局还持之以恒开展“模范机关、清廉机关”创建,落实“包保”责任制,全局职工签订了承诺书。并以推进星级执法队和“枫桥式”执法队创建为契机,持续强化基层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选择有条件的中队加快办公场所提升改造,积极打造“一队一品”;组织队员参加嘉兴市综合执法系统干部三年轮训;开展常用法律法规业务考试、专题研讨、集中议案、行政执法岗位练兵、队容风纪大检查等,全面提升干部职工执行政策水平、执法办案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
加大维护保养力度
美丽城乡颜值更高
【看点】
为预防低洼地内涝,提高雨季防汛排涝能力,提升窨井设施安全运行水平,2022年8月市环卫中心组织开展了城区明沟窨井排水管网清淤专项整治行动。城区保洁公司成立了清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对各片区明沟和窨井进行重点排摸,将主干道路、商贸综合体、店铺、学校、景区、医院等作为重点区块,发现阻水隐患立即整改,保障排水畅通。专项行动中,共清理出10吨杂草和填塞垃圾,为城区提供了更干净、整洁、优美、通畅的出行环境。
环卫中心还结合各路段实际情况,不定期开展“回头看”行动,查漏补缺,推动专项治理取得实质性成效,深化和巩固巡察整改成效,形成了推动整改落实的长效机制。
【盘点】
为进一步提升保洁质量,综合执法局启动“日扫夜洗”精细化保洁作业模式,确保“人休机器不停”。全面实行“一路一册”精细化环卫保洁,严格执行“三冲两扫两洗”高标准作业。值得一提的是,东湖街区创建为省级“高品质示范街区”、兴钟路创建为省级“街容示范街”,当湖路(南市路-如意路)、解放路(建国路-孟家桥)成功创建为样板街区(路),少年宫广场、南村书堆成功创建为“席地可坐”城市客厅示范点,精耕细作的环卫工作成效日益突显。目前,城区共投入作业车辆576辆,道路保洁机械化率提升至85.2%。
以推进“无废城市”创建为契机,该局多措并举,以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导向,建立起从源头产生到末端处置的全过程管控体系,有效提升了我市建筑垃圾治理水平。2022年,完成市级渣土、泥浆消纳场建设,建设2个源头减量示范项目、5个“无废工地”示范点,评定装修垃圾示范小区36个、示范村4个。截至2022年年底,产生建筑垃圾179.69万吨,同比减少15.8%;我市建筑垃圾综合资源化利用153.90万吨,利用率达85.65%。
建立市、街道、社区三级监管体系,实现垃圾分类全流程智慧监管;新增一条易腐垃圾100吨/日处理能力生产线,生态能源项目稳中求进;主城区沿街商铺餐厨垃圾统一收运签约率100%。收运工作系统化推进,切实将垃圾分类工作落细落实。
综合执法局不断配齐配足环卫硬件设施设备,推进环卫设施改造提升工程,2022年完成5座公共卫生间服务提升;全年已累计完成15座温暖嘉驿站建设,1座中转站改扩建,以及广陈、林埭2座中转站的数字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