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课堂凝聚思想合力
党建引领把方向,凝心聚力促发展。围绕“紧抓思政工作,戮力同心共发展”主题,2022年学院申报了《紧抓综改转型契机,助力共富教育先行》《党建引领下的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实践探索》等党建项目,结合终身教育思政工作,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和实践,不断丰富和拓展思政课的内涵与外延。
在平湖学院,社会大课堂逐渐成思政重要“阵地”。过去一年里,学院结合本地历史文化特色与红色资源优势,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在“钟溪棹歌·隐世田园”美丽乡村精品线上,该院学生一边看着丰收的稻田,一边听老师介绍平湖经开区如何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在市博物馆,学生们通过参观展览,详细了解从新石器时期到清末民国平湖的人文精神和历史发展;在新仓镇杉青港村花卉产业园,了解到了花卉为当地带来6000多万元的年销售额,同时带动百余名农民就业……在社区街道、在田间地头、在生产一线,学院努力推进思政课改革,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覆盖越来越广,学生参与感和学习主动性不断增强,思政课真正“活”了起来。
向老年开放教育班级授予“班旗”、认真聆听《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开放大学老年教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参观赵家桥“天梦苑”航天科普基地……2022年12月,浙江老年开放大学平湖学院老年骨干学员和市职业中专新疆班马列学研小组在平湖市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独山港镇航天科普基地开展了老少联谊结对活动,以实际行动拓展老年教育和民族团结发展路径。
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学院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党员通过集体收看党的二十大会议实况、学习二十大精神解读文章、聆听专题报告、自学等多种形式,深刻学习领会二十大精神内涵,并把学习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真正做到以学促行、以行践学。
“蓝色”引擎生发职业动能
市政府、市编办同意“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平湖学院”更名为“浙江开放大学平湖学院”。步入全民终身教育时代,浙江开放大学平湖学院作为教育共富的重要载体将大有作为。更名之后,学院按照新型高校建设的要求,服务于我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在以社会人员为教育服务重点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学院主动深化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实现学院综合改革转型为导向,以大力推进终身学习为目标,以“学历+技能”双提升项目为主要抓手,符合要求的社会人员参与学历提升并取得相应证书,一次性给予学历教育学费三分之一的奖励。促进市域内社会劳动力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升。2022年共招生1518人,招生数列全省县级电大第二名。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的学历+技能“双提升”工作得到了浙江开放大学的肯定,在浙开大办〔2022〕58号《关于举全省体系之力加快推动社会人员学历+技能“双提升”的通知》中,更是把我市此项工作作为样板进行推广。
共富之路,不以山海为远。2022年11月,学院参与全省首个援建四川省就学就业一体化融合项目,30名来自四川若尔盖县的藏族学生将在平湖进行为期3年的大型客车驾驶与维修专业学习。据了解,完成嘉兴市交通学校为嘉兴国鸿公交公司“量身打造”的大型客车驾驶员培训企业班的学业后,藏族学生们将收获“一张大专文凭、一本汽车A照、一手汽车维修技术、一份国企高工资工作”,实现学历与技能双提升、就业与增收双保障。此项工作获得了《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的深入报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从‘电大’到‘开大’,学院加快以‘学历+技能’双提升为特色的新型高等学校建设,促进市域内社会劳动力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升,不断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沈中平说。
“金色”钥匙开启数字蓝海
在数字化改革场域下,数字赋能为推进开放教育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探索全民终身学习服务提供了新思路。2022年4月,我市启动了学历+技能“双提升”数字化应用平台——“增财实学”。围绕“学历+技能”提升目标,该应用协同人社、公安等19个部门,打造了需求常态化采集、智能化分级、终身化服务等应用模块。作为平台应用方,学院积极参与项目建设、提供需求分析、梳理业务流程、实践功能应用,促进平台的开发成果能更好地服务于开放教育全过程,按照省教育厅的试点建设要求,“增财实学”已在“浙里办”上线。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还被列为2022年全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创新试点项目,也获评2022年度平湖市数字化改革“十佳好应用”。
学院还积极联系省开放大学相关业务部门,促成“浙学通”与“增财实学”数据接口的打通。通过“增财实学”平台,可查询市民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其他非学历教育项目的学习成果及成果使用情况。截至2022年11月,该应用已采集需求22.26万人次,完成成人“双证制”培训1410人、职业技能培训2.6万人,共计新增技能人才13125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190人。
2022年9月,长三角地区开放教育学分银行2022年度工作会议在平湖召开。会上,我市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工作得到省管理中心的悉心指导。以全市发展和市民培训需求为导向,平湖市学分银行服务体系基于“1个分中心、9个受理点”管理模式,依托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社区学院、9个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128个工作站”,开展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非学历社区教育。在开展学习成果存储的基础上,对“学习成果转换”与“积分兑换”进行思考与探索。今后,积分可在平湖市域内新华书店、公共交通、手机流量等公共服务项目中兑换使用。
与此同时,我市学分银行建设与应用工作得到了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的肯定,学分银行平湖分中心、学分银行当湖街道受理点先后被评为学分银行年度先进单位。下一步,学院将不断迭代升级应用场景,加快改革成果推广运用,努力为全社会人员的学历提升贡献“开大力量”。
“银色”浪潮呼唤智慧生活
当老年人“数字鸿沟”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一场覆盖上万平湖老年人的智能技术应用普及行动已在全市悄然铺开。2022年6月,我市出台了《关于全市老年人智能技术日常应用普及实施“百千万”专项行动的通知》,就此拉开了“百名教师”与“千名志愿者”服务“万名老年人”的老年人智能技术日常应用普及实施行动。行动依托全市社区教育网络组织体系、职业类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力量,帮助老年人弥合“数字鸿沟”,能更好地“融入智慧社会,享受智慧生活”。
“智慧助老”培训涉及的场景,包括就医、出行、聊天、消费、快递、交友、文娱、防诈骗等。在《老年“智生活”助手》特色课程的框架中,这些场景被细分成十一大类,直接对应老年人实际生活需求。此外,活动利用平湖全市职业类学校学生开展暑期志愿助学社会实践活动,构建起“老少学习共同体”,形成了“尊老、敬老、爱老”的新风尚。
过去一年,专项行动已累计向老年人提供智能技术应用普及服务4万人次。值得一提的是,智慧助老“百千万”专项行动获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第三批“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老年“智生活”助手》系列微课被列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22年“智慧助老”课程资源第二批推介名单,被列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社区教育“能者为师”特色课程首批推介名单,“智慧助老”工作成效有目共睹。
为促使全市老年教育资源普惠共享,我市通过整合老年教育资源,组建老年教育联盟,共同打造“浙里康养”金名片。2022年8月,平湖被确定为全省17个老年教育资源整合试点县(市、区)之一,学院迅速行动、积极参与,结合现代社区建设优化服务方式,完善网点布局。至此,遍布城乡、特色鲜明、运作有序、服务优良的老年教育教学网络在我市全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