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平湖党建

群众在哪里,宣讲阵地就整合到哪里,宣讲队伍就凝聚到哪里,宣讲课堂就延伸到哪里——

农开区:以理论之“舟”承载共富田园梦

■记者 胡佳英 金睿敏 通讯员 倪 颖

核心提示:省委宣传部最近发布的《关于表扬2022年浙江省基层理论宣讲成绩突出集体和个人的通报》中,来自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广陈镇)的金继雄榜上有名。作为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金继雄的“脱颖而出”绝非偶然。如果你仔细回望农开区(广陈镇)这片肥沃的土地,如果你认真倾听这片土地上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理论音符,你就会真切感受到金继雄上榜背后的必然之道。是的,这正是农开区(广陈镇)不断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入脑入心的生动实践。农开区(广陈镇)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发展主题,利用全省首个农开区平台优势,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不断打造“固定+流动”宣讲阵地,采用“线上+线下”宣讲方式,持续推动理论宣讲“声”入人心,以理论宣讲凝聚起发展的强大动力。

聚力队伍建设 推动理论宣讲走心入心

上月初,寒意正浓,但农开区(广陈镇)泗泾村金继雄家房前的空地上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金继雄家风课堂”如期“开课”,几条长凳已坐满,甚至不少村民自带板凳到此倾听、学习。站着的金继雄用真情传播党的声音,坐着的村民则用心倾听共富之音。

一堂家风课,一缕文明风。2022年,金继雄在自身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的基础上,成立了“金继雄家风课堂”。在他的课堂上,既有家风家训小故事,也有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和各项惠民政策举措。“理论宣讲不应该是‘高高在上’、长篇大论,而是要让人听得懂、记得牢,因此我时常会把上级政策和道路修建、医保报销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内容相结合,让群众从‘要我听’转变为‘我要听’。”金继雄说,以“金继雄家风课堂”为载体,一年多以来,他已开展家风宣讲10余场。

一个人能带动一群人,一群人能温暖一个镇。2022年年初荣获“浙江好人”、2022年年末获评“浙江省基层理论宣讲成绩突出个人”……好人宣讲,自有千钧之力。在金继雄的示范引领下,农开区(广陈镇)一批热心人士也积极参与到理论宣讲活动中,成为各个领域的理论宣讲“带头人”。其中,嘉兴好人金梦依、平湖市最美巾帼志愿者顾红梅等先进典型先后走上市、镇两级宣讲舞台,榜样力量正推动理论宣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做好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让理论宣讲更有力度、更有广度、更有温度,仅靠一个人、一支宣讲队伍远远不够。“理论宣讲工作的关键在人、在队伍,只有队伍‘壮’起来,才能让党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农开区(广陈镇)党建办副主任许佳慧的话掷地有声。2022年,农开区(广陈镇)通过挖掘百姓名嘴、草根宣讲员、乡贤能人、先进典型等资源,倾力打造了一支具有20余名核心成员的“全民星”宣讲团,成员全部来自基层,人人都是老百姓心中的“大明星”。结合“全民星”宣讲团,农开区(广陈镇)又积极培育年轻宣讲员队伍,新成立了一支“8090共富宣讲团”,吸引了青年党员、年轻干部、企业家、乡村振兴带头人等青年才俊加入,为理论宣讲注入了青春活力。与此同时,农开区(广陈镇)还积极探索“理论+文艺”宣讲形式,成立了一支文艺宣讲队伍,该队伍立足地方文化特色,将党的创新理论融于文艺作品中,成功创编了钹子书《二十大指明新方向》《共富路上》《新时代新篇章》等6个文艺作品,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宣讲队伍的“感染力”与“影响力”。

聚力队伍建设,推动理论宣讲走心入心。截至目前,农开区(广陈镇)已成立“全民星”宣讲团、“8090共富宣讲团”、广陈镇文艺宣讲队等三支镇级队伍,村社区实现理论宣讲队伍全覆盖。“我们的理论宣讲队伍会根据时代主题迭代升级,让更多有意愿的人加入到我们这个宣讲大团队中,通过打造一支支强有力的宣讲队伍,让农开区(广陈镇)的理论宣讲工作站上新台阶。”许佳慧说道。

强化阵地打造 构建人民群众精神家园

以前,渔船是广陈镇三红村村民赖以生存的工具,对渔民家庭来说,一艘渔船就是一份生计;现在,渔船多了一项新身份,它摇身一变成了村里理论宣讲的平台。冬日的午后,走进三红村网船文化公园,既有小型网船等一系列精品节点被摆放在公园各个角落,又有大型网船停靠在陈家漾里。

“我们在打造网船文化公园过程中,充分挖掘我们村的网船文化,增设了这些渔船,既作为公园景观,又作为理论宣讲阵地。”三红村党总支委员张春怡说,网船文化公园所在地原是藕塘,经改造后增设了亲水平台、湖畔船舫、湖上回廊等,再加上陈家漾流域,整体面积达到225亩左右,于2022年1月完成改造。网船文化公园经改造后重新亮相,是三红村2组、3组、4组、8组等附近村民散步的好去处。三红村依托该阵地优势,建立起了“水上课堂”宣讲品牌。

从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到共同富裕主题,从号召大家支持垃圾分类到教育引导村民养成文明生活习惯,网船文化公园发挥的作用可不小。“去年,我们在网船文化公园开展‘水上课堂’品牌宣讲10多场次,每一次都是围绕中心工作。”张春怡说,通过村干部、老党员带头讲,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讲,讲到了百姓心坎上,讲出了工作成效。陈家漾本是村里一条普普通通的河道,通过政策宣讲、知识灌输,岸上百姓环保意识增强,河道面貌焕然一新,去年获评了嘉兴、平湖两级“美丽河湖”称号。

去年新完工的三红村网船文化公园,是农开区(广陈镇)新打造的理论宣讲阵地之一。这边,三红村的“水上课堂”正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那边,山塘村“老街上的党课”,结合山塘桥的历史、山塘集镇的发展规划,畅谈着今后山塘村的美好前景,吸引着更多的人加入到老街开发过程中。宣讲形式多样、宣讲内容丰富,农开区(广陈镇)大地上处处洋溢着宣讲的火热氛围。

基层理论宣讲有助于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需要强化基层宣讲阵地建设。近年来,农开区(广陈镇)一方面加大投入,结合现有的村社区文化礼堂(文化家园)、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场所,做好“阵地+”文章,全面打造理论宣讲平台。另一方面加大挖掘力度,结合农业产业项目基地,打造田间地头的理论宣讲阵地,真正从室内、室外两个维度全面强化基层理论宣讲阵地建设。截至目前,农开区(广陈镇)已建立12个农业产业项目服务组团阵地、18个乡村旅游景点服务组团阵地、44个农村文化服务组团阵地,构建了10分钟理论宣讲圈,真正让基层宣讲阵地成为了团结教育引导群众的精神家园。

选树宣讲品牌 凝聚区镇发展干事力量

“公公婆婆大家好,最近大家都陆续收到了政府发放的‘防疫包’,今天小金就来跟大家详细讲讲‘防疫包’里的物品用法……”近日,农开区(广陈镇)的6300多只广播准时响起,向全镇群众播放“最美”共富宣讲员金梦依用方言录制的“防疫包”使用方法。这档广播节目《新时代农开之声》,是农开区(广陈镇)“新时代农开之声”宣教品牌的具体应用。

用广播形式,用方言土话,获得了众人尤其是老年群众的一致点赞。“广播好呀,我今年72岁,大字不识几个,但是靠着家门口的这只小广播,我不仅知道了天气变化、时间,而且连镇里大小事情,甚至是国家大事都了解到不少呢!”广陈镇前港村村民周阿全是广播的忠实“铁粉”,春夏秋冬、无时无刻,听广播早已成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在农开区(广陈镇),像周阿全一样的“廊窝头”粉丝不在少数。农村广播,是农开区(广陈镇)传递党音的一项重要载体,而“新时代农开之声”正是农开区(广陈镇)打造的理论宣讲品牌。“我们广播电视站的自办节目《新时代农开之声》一周三档,专门挑选村民较空闲的时间段进行播放。”平湖华数广电网络有限公司广陈分公司经理王雪林说,《新时代农开之声》主要以引导新农村、服务农民为导向,以声音的形式将党和政府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政策传递给百姓群众,让百姓干着活,也可以照常听。2022年,广陈镇广电站的自办广播节目《新时代农开之声》荣获嘉兴市镇(街道)广电站广播自办节目抽评“十佳”节目。

一只小广播,传递好声音。巧用农村广播将党的声音一“传”到底,只是农开区(广陈镇)“新时代农开之声”宣教品牌的模式之一。早在2020年5月底,农开区(广陈镇)就整合利用农村广播、平湖农开微信公众号、百姓宣讲团,打造了声对声、键对键、面对面的三位一体“新时代农开之声”宣教品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讲”出特色、“讲”到深处、“讲”进百姓心里。2021年,农开区(广陈镇)又将新媒体宣传平台进行优化和延伸,开设了平湖首个镇街道微信视频号,进一步拓宽了宣传传播矩阵,实现全民为农开代言、为农开发声。

宣讲润人心,品牌促提升。在打造镇级宣讲品牌的同时,农开区(广陈镇)“一村一品”特色宣讲品牌同样亮点纷呈。近年来,以浙沪老党员、返乡创业青年、景区经营户为主体,山塘村打造了“老街上的党课”品牌,念好了浙沪毗邻“共富经”;以挖掘乡贤资源、凝聚乡贤力量为抓手,高新村打造了“高新播报说党史”品牌,吹响了理论与乡村振兴结合的号角;以接地气“大白话”为特色,港中村打造了“方言宣讲课堂”品牌,畅通了理论大众化传播“最后一公里”……百花齐放的“一村一品”宣讲品牌,正在扩大基层理论宣讲覆盖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农开区(广陈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23-01-19 群众在哪里,宣讲阵地就整合到哪里,宣讲队伍就凝聚到哪里,宣讲课堂就延伸到哪里——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425487.html 1 3 农开区:以理论之“舟”承载共富田园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