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今日当湖”海报,一份最新故里资讯,一解乡贤思乡之情。每天下午5点,当湖街道乡贤群的120多名在外乡贤都会收到一张“热腾腾”的精美海报。“通过海报我们能了解当湖最新变化、重大发展成果、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等信息,见‘报’如面,非常亲切。”对于远在外乡的乡贤而言,一张小小的电子海报,不仅有实打实的“干货”,更有暖人心弦的“温度”。
悠悠桑梓,与君共美。近年来,当湖街道用真情服务夯实新乡贤工作基础,引导市内外乡贤关注家乡发展建设,并以乡情乡谊为纽带,挖掘“贤资”、深耕“贤智”、发挥“贤治”,构建“资源帮扶+文化浸润+三治融合”乡贤赋能模式,充分释放乡贤独特优势,持续点燃城乡发展“新引擎”,释放同心共富“新动能”,构建起良好的乡贤工作新发展格局。
挖掘“贤资”,助力发展共富
“直播间各项配套非常齐全,对于我们来说很实用。”在平湖市抖音电商直播基地,有一处专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打造的活动阵地——“同心直播间”,在这里,农户、新联会、少数民族等群体可免费使用该直播场地和设备,借助直播还可实现流量转化,进而实现口袋增收、产业增效。据悉,“同心直播间”主要依托当湖街道新乡贤企业家徐向泉资源优势打造而成,除了直播阵地,基地还建有达人撮合、商家服务、运营培训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能够满足各类直播群体成长需要。
乡贤资源弥足珍贵。近年来,当湖街道持续壮大“乡贤圈”,通过深挖乡贤优质资源,解锁高质量发展的“共富密码”。结合发展所需及乡贤资源分布,街道共梳理出“招商引资、智力支持、资金扶持、爱心帮扶、牵线搭桥”五大项目品类,感召乡贤发挥资源优势积极认领,推动项目落地开花。值得一提的是,街道还创新打造“社区搭台、企业发包、工坊承揽”模式,链接乡贤企业建立社区“共富工坊”,并选聘乡贤能人担任致富带头人,为工坊带来技术、资源、管理经验等,架起互帮互助的“共富桥”。目前,梅兰苑社区、水洞埭社区均建立了“共富工坊”,工坊学员每月人均可实现增收1500元至4000元不等。
深耕“贤智”,助力精神共富
钱南扬纪念馆每周五“汉上”周末戏院雷打不动上演精彩“好戏”、“当家有贤”微信栏目广泛传颂乡贤代表人士先进事迹鼓舞人心……当湖街道地处主城区,自古以来贤人辈出,近年来街道深耕乡贤文化,努力挖掘古今乡贤背后的文化、故事、精神,以乡贤文化浸润乡风,打造鲜活的精神文化名片,群众文化认同感、归属感不断提升。
在弘扬乡贤文化的同时,当湖街道还积极引导乡贤发挥才能,广聚“贤智”,投入家乡文化事业发展,助力群众实现“精神富裕”。结合群众多样化、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街道成立了乡贤文化宣传队,通过发扬乡贤各自所长,增加文化供给,丰富群众精神世界,促进文明乡风长久吹拂善美之地。例如,乡贤马甫耕用“歌声”传递“好家风”,教导青少年好学明礼;乡贤高宏开展暑期公益书法班,累计教授青少年200余人;乡贤褚金来通过传授扎染技艺,让更多人体验非遗魅力;乡贤黄柏年长期开设公益科普课和教育课,通过创作抗疫画作、雕刻特色西瓜灯,不断传递文化正能量。
当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正在全市上下掀起,当湖街道乡贤文化宣传队队员积极加入宣讲行列,用乡音传递党音,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热情,切实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民心。
发挥“贤治”,助力善治共富
乡贤具有广泛的亲缘、地缘、人缘优势,是基层治理的有效补充力量。当湖街道广泛凝聚乡贤力量,持续深化“以邻为伴、与邻为善、与邻为友”的友邻自治理念,以“同心参治”助力善治共富,收获了良好的治理成效。
“‘侨心陪伴员’就像亲人一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也让我们不再感到寂寞。”侨界空巢老人张伯伯高兴地说道。去年以来,当湖街道聚焦侨界空巢老人关心照料难题,依托乡贤郑玲玲在社会组织服务方面的优势,创新打造“当湖友邻·侨心陪伴”项目,广泛动员侨眷志愿者加入服务队伍,担任“侨心陪伴员”,为侨界空巢老人送服务、送温暖,有力破解了侨界空巢老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去年9月,这一暖侨惠侨服务还得到了中国侨联的点赞。
基层治理工作千头万绪,有了“乡贤”的“穿针引线”,善治共富快马加鞭。围绕“贤治”作用发挥,近年来当湖街道积极搭建乡贤参治平台,鼓励乡贤投身网格治理、矛盾调解、文明城市巩固等工作,打响了“绿啄木鸟”“春法调解工作室”等一批乡贤参治品牌,为基层治理工作注入了强大动能。此外,街道还进一步发挥乡贤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广大群众加入社会治理队伍,为建设“善美当湖·幸福家园”谱写新的篇章。
■记者 汤智娟 通讯员 张秋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