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4版:平湖自然资源和规划

“多测合一”改革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创新打造“测管家”应用

■记者 汤智娟 通讯员 时 逸

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自去年3月我市启动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以来,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扎实推进测绘业务全流程“多测合一”,工程建设项目中多头测绘、重复测绘、标准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得到有力解决,行政审批效率显著提升,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改革不止步,服务无止境。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进一步深化“多测合一”改革,创新打造“测管家”数字化应用系统,有效实现测绘成果跨部门互认共享、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提质增效,持续擦亮了全市营商环境“金字招牌”。今年7月,“测管家”应用在“浙里办”APP“数治浙里空间”模块上线运行,成为该模块中首个市县级特色服务,目前“测管家”已完成58个项目备案,实现约442项成果数据政企共享。

线上提交 成果共享

推进行政审批提速提效

“测管家”,顾名思义就是测绘领域的“管家”。那么,这位数字化“管家”究竟“管”些什么呢?作为一款全新的数字化应用系统,“测管家”靶向测绘单位、测绘项目、测绘市场等进行统一管理,重点围绕工程建设类项目测绘和审批两个生命周期,提供成果共享、协同审批、行业监管、进度查询等服务。

“为进一步减少建设单位在测绘和审批环节的负担,我们着重突出测绘机构在‘多测合一’改革中的作用,将过去由建设单位承担的测绘成果报告递交、反馈、修改等工作,归由建设单位委托的一家综合测绘机构来完成,依托‘测管家’应用系统,测绘生产单位可将测绘成果报告在线上传,对应的规划、建设、人防等审批部门经办人员就会收到‘浙政钉’审批提醒消息,进而在‘测管家’应用系统内开展线上审批工作。”市规划管理服务中心测绘与地理信息服务科科长王亭介绍说。

以浙沪天然气联络线二期工程为例,今年6月项目地下管道完成建设,考虑到地面建设尚需时日,建设单位决定先申请地下管道部分的审批验收工作。“按照以往,需要我们自己拿着测绘成果报告线下多部门、多次跑,但是由于公司在杭州,再加上疫情影响,来回非常不方便。”项目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说。在了解到建设单位的顾虑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及时告知其“测管家”线上提交报告、协同审批等服务,随后建设单位与测绘单位取得联系,由测绘单位将测绘成果报告提交至“测管家”,市规划管理服务中心等部门及时进行了线上审批。“没想到一趟都没有跑,就顺利完成了地下管道的审批工作,真是便捷高效!”该项目负责人欣喜地说。

为实现测绘成果共享、审批协同提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于去年12月便开始了深入调研、筹划准备、多方沟通探讨,按照“边开发、边使用、边完善”的方式,先后打通平湖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投资在线审批3.0平台、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2.0平台、浙政钉用户系统等数据平台,打破信息孤岛,有效实现了部门间、前后环节间的测绘数据共享。同时,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倾斜摄影、实景建模、室内VR全景等数字孪生技术,在“测管家”内生成二维、三维全息测绘成果,为精细化项目审批、高质量集成验收提供了多维、可视化技术支持。目前,通过“测管家”应用系统,工程建设项目规划核实已由原先的15个工作日压缩为一日办结,规划审批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承诺制即办(工业类项目),其

他规划许可在2-3个工作日内办结。

在线监管 信用挂钩

促进测绘行业提标提质

工程建设项目测绘成果作为政府部门行政审批、集成验收的主要依据,其成果质量既是测绘机构测绘水平和能力的体现,也与政府部门的公信力直接挂钩。因此,强化对测绘机构的监管力度,提升工程建设项目测绘成果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一直以来,测绘成果的判别主要依靠审批经办人现场踏勘来进行验证,“多次跑”现象同样存在于审批部门。如何才能提升对测绘机构及测绘成果质量的监管力度和管控效率?数字“测管家”有“绝招”。“在打造‘测管家’应用系统过程中,我们专门搭建了‘测绘行业监管驾驶舱’和‘测绘行业市场监管’子场景,以数字化手段赋能建设工程项目测绘成果监管,引导测绘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王亭告诉记者,在“测绘行业监管驾驶舱”,不仅可以全面了解测绘行业、测绘单位、测绘人员、测绘项目、测绘成果等多方面测绘行业核心指标体系,也能够集中监测我市测绘行业以及建设工程项目的现状和未来走向,而在“测绘行业市场监管”子场景下,还能对测绘机构单位信息、测绘资质、人员信息、软件信息、设备信息等情况进行查看。目前,全市所有测绘企业实行申报登记、在线监管,涉及审批部门如果发现测绘成果存在问题,无需线下来回跑,只要对测绘成果提出意见反馈,测绘单位就能在线收到反馈意见,及时对测绘项目进行测量校核和成果修正,达到进一步强化质量管控的目的。

在保障综合测绘成果准确性的同时,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定期运用“测管家”开展“多测合一”成果质量抽检,并及时向社会动态公布检查结果,让监管在阳光下运行。针对抽检中发现的问题,测绘管理科还开展了阶段性指导服务,帮助测绘机构不断提高测绘成果质量,为释放测绘成果更多使用价值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进一步强化测绘单位和从业人员信用管理,结合企业登记信息、承办项目信息等对测绘机构和测绘成果进行评定,评定结果将作为省级信用评价的重要依据。目前,“测管家”应用登记在线的测绘企业已有12家,其中甲级资质5家、乙级资质7家,建设单位可在投资在线审批3.0平台中自行选定1家测绘机构负责从测绘到审批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测管家”应用系统还专门配置了“掌上查”功能,建设单位可以通过“浙里办”客户端“数治浙里空间”模块,随时查询综合测绘项目情况与审批动态进展情况,形成对测绘机构的监督,倒逼测绘机构在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提标提质、革新突破,不断强化成果质量、提升服务效能。

数据集成 一测多用

驱动“管家”服务扩容增能

随着“测管家”应用系统的推广使用,越来越多测绘成果汇集其中,“测管家”也不再只是测绘成果递交的入口、共享与协同的平台,还是一个覆盖全市工程建设项目等测绘信息的“综合数据仓”。

“过去建设单位一年中审批的项目数量、实际开工建设情况以及项目进度等我们很难全部掌握,这对于做好全市自然资源管理和规划工作来说就会显得很被动,并且繁多的纸质测绘报告资料也给信息检索带来了较大难度,使得测绘成果价值很难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市规划服务管理中心主任王其锋告诉记者,如今有了“测管家”应用系统,从工程项目线上备案到测绘成果线上提交共享再到成果联合审批,全生命周期一目了然。同时,系统内的测绘成果也可以作为土地资源评价、动态监测、国土规划等依据,实现“一测多用”的最佳效应。

记者了解到,在“测管家”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度重视数据资料归集,通过统筹整合,目前已将规划、海洋、耕保等9个局内部业务科室及平湖市规划管理审批系统、平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综合服务监管平台、嘉兴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等平台自然资源数据纳入“测管家”应用系统,建立了覆盖全市的自然资源空间数据目录体系。在此基础上,按照目录体系完成源数据清洗、建库入库、坐标转换、图属挂接等数据整治工作,整理入库数据集35个、图层要素类别937类、数据记录3446万条,发布自然空间类服务441项、人造空间类服务62项、未来空间类服务57项。眼下,随着各类测绘成果信息的不断更新、积累,“测管家”这一“综合数据仓”规模日益壮大,丰富、详实的数据为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科学、高效决策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测管家’应用功能,不断提升测绘机构、建设单位以及政府审批部门等多方使用体验,巩固审批全流程测绘事项的一次委托和成果共享。同时,积极拓展‘测管家’服务覆盖面,探索交通工程建设领域项目测绘成果共享、协同审批,让‘多测合一’最新改革成果更好地惠及企业和群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国平这样表示。

2022-12-22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创新打造“测管家”应用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301239.html 1 3 “多测合一”改革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