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荣怡婷
通讯员 方 炜
本报讯 在独山港化工园区某十字路口处,某物流企业一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因雨雪冰冻天气道路结冰,造成车辆打滑,与同向而来的工程运输车辆发生轻微碰撞,造成道路堵塞。应急管理部门通过监控系统发现事故后,启动预警模式,通知在周边巡逻的交通运输执法人员、公安交警立即前往现场处置。疏导交通、撒盐融冰、控制车辆……经过多方努力,最终完成道路救援,成功解决园区交通堵塞。这是近日我市组织开展的冬季除雪融冰防冻防滑应急处置演练中的场景,也是市交通运输执法队多措并举保冬季交通安全的一个缩影。
冬季历来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季节。针对高发的交通违法行为和安全隐患,我市交通运输执法队明确职责,科学部署勤务,紧盯公路、水路两大主阵地,狠抓“两客一危”等重点车辆管理,建立起路政、运政、水上三大执法队伍,多措并举筑牢冬季道路交通安全防线。
“公路超限治理是畅通交通的有效手段,也是我们保障群众安全出行的重要途径。”平湖市交通运输执法队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为进一步筑牢冬季事故安全防线,防止货车超限超载违法行为引起交通事故,提高路面通行效率,市交通运输执法队立足辖区实际,以交通执法“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启用“非现场”检测网络建设,实现对公路超限违法行为,特别是“百吨王”违法运输行为的实时监管,让违法超限运输行为“无处遁形”。同时,利用“平湖治超精准布控应用系统”,及时发现并精准定位目标车辆,大大提高了对超限车辆的预警能力和工作人员的执法效率。在日常工作中,聚焦辖区重点路段,将流动巡逻与定点查控有机结合,深入开展超限整治、应急演练、车辆运输检查等工作,全力确保雨雪冰冻天气运输安全畅通。
除了加强公路治理外,水上交通安全也不容马虎。为进一步加强冬季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确保辖区冬季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市交通运输执法队落实工作职责,牢牢把好企业和船员“两大关”。企业方面,要求水上客运企业、水上加油站点以及电厂码头等重点企业在做好日常安全生产工作外,提前准备好极端恶劣天气下的各项应对措施。如督促客运企业加强对客运船舶的冬季检查维护工作,严禁船舶“带病”运行等。船员方面,通过现场督查和线上发短信等方式,提醒船员做好冬季航行防滑倒、防冻伤、防火灾“三防护”,从而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注意个人人身安全。
由于平湖市内河水网密布,内河航道长而杂,执法监管面广线多,仅靠交通执法队员巡航检查,难以做到即时全覆盖,容易产生执法盲区和漏洞。为此,我市交通部门不断强化“数字赋能”理念,将“非现场”执法融入内河水域治理,依靠全天候、全时段的电子监管方式,为冬季水上交通执法助力提质。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平湖水上交通“非现场”执法数量首超50%,这标志着我市水上交通执法数字化水平向前迈进了一个大台阶。
交通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平安和经济社会稳定健康。接下来,我市交通部门将进一步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对治理巡查中出现的各大“乱点”、“堵点”进行强化管理,全力保障辖区道路安全畅通,为人民群众平安出行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