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打开广陈垃圾分类监管平台,居民基本信息、分类投放情况、分类收运情况、分类考核情况都能够一目了然,数据直接连接各村社区垃圾分类终端,村(居)民在进行垃圾投放时,就能直接上传。
除了监管平台,浙政钉上,广陈镇垃圾治理平台也已上线,开启了“互联网+巡查”掌上模式。巡查员在开展垃圾分类巡查工作时,可以实时查询垃圾投放、抽检记录情况,发现问题也可实时上报,形成整改单后发送至联络员进行整改并上传确认。
“有了智慧化的平台,我们镇里的垃圾分类信息可以实时掌握,更快整改。”广陈镇分类办负责人陈建良说,在开发现有平台前,区镇垃圾分类情况都会上传至市垃圾分类监管平台,等待市里反馈后再行整改,导致信息了解不及时,分类整改不全面。开发自有平台后,利用信息化、物联网、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整合了各类垃圾处理平台数据,区镇各村社区、企业、沿街商铺等垃圾分类情况都能迅速上传平台,镇分类办也可以更快地了解信息并第一时间解决垃圾分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进分类工作精准运行。
近年来,农开区(广陈镇)不断创新垃圾分类工作模式,分类和减量工作处于全市领先。除了分类过程中的精准监管,农开区(广陈镇)同样注重后端处置方式的变更。“原先我们的易腐垃圾由镇里的资源化处理站进行处理,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水需要重新处理,且站内易腐垃圾堆放后气味十分难闻。”陈建良说,今年9月,区镇投入两辆全封闭易腐垃圾运送车,垃圾收集完成后更是直接转运到平湖市临港能源有限公司进行处理,直接改变了易腐垃圾收运处理模式,从源头上解决了易腐垃圾处置难题。
同时,位于农开区(广陈镇)原先的垃圾处理站位置,一个崭新的末端中转站正在建设,预计明年可以投入使用,届时垃圾分类末端处置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此次我们按照省、嘉兴市要求,建设的末端中转站具有全封闭、防噪音、防臭等功能。”陈建良说,启用后,将实现易腐垃圾末端使操作更方便,性能更可靠,更好地解决垃圾分类收集、压缩、转运问题。
“源头精准分类+后端高标准处置”,今年,农开区(广陈镇)垃圾分类与减量工作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共清理各类垃圾8114.78吨,较去年同期减量600余吨,组织宣传活动300余次,村(居)民分类意识显著提升。农开区(广陈镇)将继续续写垃圾分类篇章,为持续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我镇垃圾分类工作而努力,用实际行动擦亮“文明广陈”这张名片。
■记 者 居丹荔
通讯员 倪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