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东湖人文

至今犹号凤凰基

——陆闳及其后人

清代平湖新溪(今新埭)人陆增在《鹦鹉湖棹歌》中有一首竹枝词——

故居千古尚堪知,斯土相传东汉时。

甘露瑞征贤太守,至今犹号凤凰基。

诗中的“凤凰基”,原属海盐县华亭谷(现平湖市新埭镇南阳村),又名陆家栅,位于古泖河旁,其东侧为鹤喈泾,西侧为窑滩。据明天启《平湖县志》“古迹”条记载:“凤凰基,在县东北二十七里,汉太守陆闳隐居处,光武时为颍川守,致凤凰甘露之瑞,因以名基。”此诗中所说的“贤太守”指的就是陆闳。陆闳,字子春,海盐县华亭谷人,汉光武帝时曾任颍川太守,后拜为尚书令,赠中大夫。

陆闳年轻时英俊貌爽,是出名的美男子。他喜穿越布单衣。平湖乃古越地,至秦代在吴越地建会稽郡。东汉光武帝见陆闳穿的越布舒适漂亮,常要会稽郡进献越布。

西汉末,陆闳为避王莽之乱而隐居泖上。其隐居宅地有凤凰栖息,家堂有甘露瑞降,所以取其地名为“凤凰基”。凤凰飞翔之地,即是兴旺发达之意。在以后的二千多年间,陆氏繁衍发展,遍布江南各地,成为江南一大姓。所以,凤凰基这个陆氏聚居之地,就成为江南最早的陆氏发祥地之一。这个地名自汉以来一直沿用至今。

陆机在《吴趋行》一诗曾云:“八族未足侈,四姓实名家。”这里的“四姓”指汉晋时江南四大名姓王、谢、顾、陆。陆氏名列其中,为地域内世家望族,并为当时社会所公认。

陆氏谱牒都奉战国时齐宣王少子陆通为得姓之始祖。陆通生子陆发,为齐上大夫。陆发生子二:陆万、陆皋。陆皋生陆邕,陆邕生陆贾。陆贾为汉初名宦,生子陆烈。陆烈,字伯元,西汉时初任吴令,后晋升为豫章郡都尉,最终在任上去世。吴地人怀念他惠政于民,就迎葬于吴地的胥屏亭。陆烈的子孙从此就在吴地安家,成为吴郡人。陆烈就被奉为陆氏迁吴之始祖。

陆闳为陆氏第十七世。他生性聪明,笃行好学,具有美好的品德,长得又姿容俊美,所以光武帝见了他就赞叹说:“南方多佳人。”就想把宁平公主嫁给他。可是陆闳托病婉拒了。后来陆闳娶了金氏,生有三个儿子:陆卬、陆温、陆恒。他死后葬在苏州封门外,为江南颍川支的始祖。

陆闳的第三子陆桓担任过东汉本州从事,生有儿子陆续。陆续,字知初,曾任扬州别驾。陆续来到洛阳后被奸臣所害,被关在狱中。他老母知道后,匆匆从江南赶到洛阳,为儿子烧了他最爱吃的家乡菜——胡葱烧肉,想亲自送进狱中,但看监的狱吏坚决不让进。在陆母的再三要求下,只允许将陆母带来的那碗胡葱烧肉给带进去。陆续看到那碗香喷喷的胡葱烧肉就放声大哭。狱吏不知其故就问:“有好吃的了,为什么反倒大哭起来?”陆续说:“我一看到胡葱烧肉就知道是我母亲来了。因为这是只有我母亲做的家乡菜,肉成方,葱寸长,在洛阳是吃不到的。如今吃得到这道菜,却见不到母亲,是多么的伤心!”

陆续生有三子:陆稠、陆逢、陆褒。陆褒,字叔明,官至尚书令,生有四子:陆礼、陆寂、陆纡、陆康。

陆康,字季宁,汉末历任武陵、桂阳、乐安、庐江太守。陆康的少子陆绩,字公纪,为三国时期著名学者。据《三国志》记载,陆康曾经担任庐江太守,并与袁术往来密切,陆绩六岁时随父到九江去拜见袁术。袁术招待他吃橘子。陆绩藏了两个橘子,临走时跪拜辞谢,袖子里的橘子却滚落地上。袁术笑着问他为什么不吃掉,陆绩回话说:“橘子很甜,我要留着给母亲吃。”后来袁术经常跟别人称赞他:“陆绩这么小就知道孝敬,长大后一定成才!”孝子陆绩怀橘遗母的故事,经元代郭居敬辑录编进《二十四孝》,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陆绩怀橘”这个生动而有趣的事亲事迹,称得上是孝亲顺长的典范、报答父母的样本。陆绩后出任郁林太守,为官清正廉洁。卸任后精研易学,著有《陆氏易解》《陆氏易传》等,但英年早逝。相传乍浦旧有陆绩故居,故名“怀橘里”。怀橘里有陆绩庵(又称陆绩庙),在西门内小街,故俗称西庵。至元代时因“怀橘遗亲”故事的名气太大,又改称“怀橘庵”。后怀橘庵毁于太平天国战乱,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建。现存的怀橘庵,为一幢封闭式三合院,庵前东南侧还有一口水井,井栏圈形似八卦,泉水清澈甘冽,终年不涸。相传,这是当年用陆绩压舱的郁林石凿成井栏,所以这口井名“廉井”。

陆纡,字叔盘,曾任三国时吴国城门校尉。陆纡的儿子陆骏,任九江都尉,生有二子:陆逊、陆瑁。陆逊,字伯言,官至大都督、左丞相,被封为华亭侯。吴王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了刘备,后又打败了关羽,留下了“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的典故。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二十余年。

陆逊的儿子陆抗,字幼节,曾任吴国大司马、荆州牧,为三国时期名将。陆抗生有五子,其中陆机、陆云为西晋著名文学家,文章冠世,独步当时,兄弟两人同至洛阳,致使“洛阳纸贵”,以文才名世,并称“二陆”。陆机的诗重藻绘排偶,骈文亦佳。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存诗百首,赋文百篇,《文赋》名噪天下;又善书法,其章草《平复帖》被誉为“法帖之祖”,是我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陆云著文三百余篇,《岁暮赋》为其得意之作;曾有一番至理之言让周处变成忠臣孝子,此即“周处除三害”的故事。陆机、陆云曾寓居新埭南阳,兄弟俩读书饲鹤之地,就是“鹤喈泾”。

陆瑁生有七子,其第四子陆英,字季子,西晋时任长沙太守。陆英第四子陆玩,字士瑶,东晋时任太尉,为太尉支。陆英第六子瓘,字士元,东晋时任中书侍郎,为侍郎支,死后葬于华亭谷。

可见,自十七世陆闳至二十五世陆瓘,以泖口为主的陆氏文武兼备,群贤纷出,显赫于江南。

■ 邓中肯

2022-12-12 ——陆闳及其后人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98217.html 1 3 至今犹号凤凰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