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阿公、阿婆,只要把龙头往上拨,热水就能出来了。”近日,独山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工作人员范丽红来到居民张根其、黄珍(化名)老夫妇家中,手把手地教两位老人使用电热水龙头。看着水龙头里冒出来的一股股暖流,两位老人露出了幸福的微笑,“太好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被冷水冻出冻疮了。”
事情还要从独山港镇开展残疾人家庭入户访视工作说起。范丽红原是镇残联的一名入户访视志愿者,在前期走访时发现,寒潮天气,黄阿婆还在用冷水做饭洗菜,一双患有风湿病的手被冻得通红,让人很是心疼。想到入户访视就是为了听民意、解民忧,范丽红当即便询问老人有何微心愿。得知老人希望家里能像邻居家一样装一个电热水龙头后,范丽红立刻联系了社会爱心组织,帮助老人实现微心愿。
小事见大爱,平凡多感动。小小水龙头流出的水流融化了寒冬,也温暖了老人的心。其实,在平湖,像帮助张根其、黄珍夫妇实现微心愿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作为全省首批入户访视试点单位,从今年10月起,市残联开始对全市所有持证残疾人开展入户访视工作,并制定出台了《平湖市残联关于常态化开展残疾人家庭入户访视工作的通知》,要求对特困、低保低边等残疾人家庭每月走访不少于一次,一般残疾人家庭每季度走访不少于一次。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走访2万余人次,采集并实现各类微心愿40余个。
“我们希望通过常态化的入户访视工作,及时掌握残疾人家庭的基本生活情况以及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需求,做好残疾人朋友第一知情者、第一代言者、第一维护者,真正解决他们急难愁盼的问题。”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朱磊说。近年来,我市紧抓残疾人重点工作不放松,面向全市1.3万名残疾人扎实开展“1+4+N”社区助残服务暖心行动,围绕基础设施、技能培育、身心健康、精神文化等方面精准发力,力求打造一个有温度、有温情,城市有爱、生活无“碍”的幸福家园。
多年来,坚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无障碍社区创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等工作,为残疾人安全出行提供便利条件,打通无障碍通行“最后一公里”。今年,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先后指导独山港镇全公亭社区完成省级无障碍社区示范点创建工作,并对市行政服务中心、明湖景区等10处重要公共场所以及80户残疾人家庭完成无障碍设施改造,为残疾人融入社会清除阻碍,进一步提升其幸福感与获得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促进残疾人就业是帮助其增收致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市残联围绕市场需求,制定“点单式”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为残疾人精准定位求职方向,帮助提升求职技能;并通过举办线上线下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大学生专场招聘会,推出各类定向就业岗位,为残疾人敲开就业大门。目前,我市已有3520名处于劳动年龄段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70.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残疾人工作,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接下来,我市将以党建统领为牵引,发挥组织优势,着重打好就业、照护、康复、出行“四张牌”,为全力打造残疾人友好型现代社区,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而努力。
■记者 荣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