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稳工业,方能稳经济。制造业投资,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在调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昨天,记者从市经信局了解到,今年1至11月,我市353个在库制造业投资项目,共完成制造业投资98.38亿元,同比增长25.6%。
“大项目”发挥“大作用”。在全市353个在库制造业项目中,计划总投资1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15个,前11个月完成投资82.0亿元,占前11个月全市制造业投资总额的83.35%,这意味着个数只占全市在库制造业项目总数33%的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制造业投资占比八成以上。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0个,前11个月完成投资31.09亿元,每个制造业项目平均投资达到3.11亿元,大项目的引领作用、支撑作用更为明显。
新材料产业,是我市两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今年以来,我市新材料产业投资快马加鞭。比如,浙江卫星能源有限公司年产36万吨丙烯酸及36万吨脂和废氢利用年产22万吨双氧水二期工程项目,是全市投资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之一,今年前11个月已完成投资4.7亿元。又比如,浙江独山能源有限公司年产400万吨PTA及210万吨智能化、功能性差别化纤维一体化项目,今年前11个月已完成投资13亿元。其中,两套聚酯装置已投产,作为新增产能,拉动着平湖全市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从今年制造业投资数据看,卫星能源、独山能源等大项目成为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长的“主引擎”。
眼下,浙江正在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平湖而言,制造业是全市经济高速发展的立身之本,制造业发展决定着平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引进一个高质量项目,推进一份有效投资,也推动着全市产业集群发展、产业结构转型。正如通过卫星能源、独山能源等百亿企业上马制造业项目,全市新材料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丙烷—丙烯—PP—热塑性弹性体/薄膜—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和PX—PTA—聚酯—长丝—差别化纤维等两条产业链,真正释放着一个大项目推动形成一个产业生态的发展效应。
今日的制造业投资,是明日的制造业发展,就是平湖稳投资、稳工业、稳发展的底气所在、动力所在。今年以来,我市坚决克服疫情影响,不断“加码”制造业投资,这是平湖作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县(市、区)主动扛起的责任担当,也是平湖以制造业投资之稳保制造业发展之进的现实选择。接下来,我市将围绕在库的353个制造业项目,紧扣时间节点、深化项目服务、加快项目推进,全面营造制造业项目推进的良好氛围。
■记 者 胡佳英
通讯员 向 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