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居丹荔 通讯员 计奕佳
【二十大报告原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平湖实践亮点】阳光照射下,屋顶上深蓝色的光伏电板熠熠生辉,在节能的同时实现村民增收;村内道路上,新能源公交车穿梭其中,带来便捷生活;停车场上,电动汽车充电桩静静矗立,保障电动汽车顺利出行。初冬时节,行走在曹桥街道“碳为观智·桨领风华”美丽乡村精品线上,一桨一桥串珠成链,“低碳”理念切切实实融入了寻常百姓家,一幅低碳绿色乡居图景让乡村景色焕发新颜。
精品线上的低碳理念,也恰恰是我市坚持低碳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绿色低碳试点建设,去年8月,成功入选全省第一批低碳能源发展类试点示范县。一年多的时间,全市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大力推进产业低碳转型,扎实推进低碳试点县建设,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目前,独山港经济开发区成功列入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曹桥街道入选低(零)碳镇(街道)试点,龙萌村、沈家弄村低碳村试点建设加快推进。
除了深入寻常百姓家的低碳发展理念,我市也积极在企业中推进“双碳”工作。去年,农开区(广陈镇)东郁“植物工厂”就量身定制了“氢光储充”一体化新型智慧能源站,通过太阳能年发清洁电量达到34.6万度,降低企业用电成本预计达146万元。同时植物光合作用每年可消耗二氧化碳36吨,完全消纳了“植物工厂”内现在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还同步运用了碳捕集、碳封存技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进行碳的消耗,实现“负碳”排放。
近年来,我市更是深入推进“双碳”工作,指导发电行业编制好碳排放报告,开展企业碳排放报告质量达标创建指导,督促开展问题整改工作。在项目招引的过程中,严把项目准入门槛,推行碳评价纳入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体系,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工业投资项目综合评价打分,“推行碳评价纳入环评体系”改革试点方案纳入了省厅批复嘉兴市的“两高行业减污降碳协同管理”场景建设试点,完成碳评改革试点方案初稿和碳排放强度指标等数据测算。通过合理优化测算评价方法,目前已完成737家规上企业2021年度碳排放量测算。
此外,我市全力推进污染物减排。以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为重点,开展重点行业减排潜力分析,排定年度和“十四五”重点减排项目。指导、督促东片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荣成环保科技热电节能减煤等重点减排项目加快推进。结合“腾笼换鸟”,完成高排放企业整治19家,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9家。1至9月,全市完成生态投资2.44亿元,同比增长340%。
绿色低碳工作的提升,同样也离不开智治的力量。近年来,围绕数字化改革,我市不断提升环境整体智治水平,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环境治理效能,推进“生态环境问题发现·督察在线”贯通镇街道试点项目,预计在今年年底实现镇街道全覆盖,为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提供数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