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政协之窗

十年专注 演绎精彩

——市政协持续助力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重现芳华

■市政协 费瑞瑞

错落有致的古宅庭院,诗情画意的小桥流水,以及书声琅琅里的孝悌谨信,熙熙攘攘里的人间烟火……这里是平湖的城市客厅、平湖人的精神家园——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你可知道十年前,她远不是现在这般光鲜亮丽,而是宛如一个垂垂老矣的老妪,人们经过的时候忍不住一声叹息。那么在这十年间,是什么让她突破封印,重拾欢颜?这里蕴藏着一个平湖政协始终不渝的履职故事……

缘 起

南河头,古称鸣珂里,意为富人居住的地方。明宣德五年平湖建邑时已初具街区规模,至清末民初已空前繁荣,现存晚清民国建筑集群,传统风貌清晰,历史遗存丰富,孕育了悠久的士大夫藏书文化,街区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莫氏庄园,是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居闹市一隅的南河头,历经数百年的时代变迁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难得的是原有格局和传统元素保留较为完整,著名的“古城卫士”阮仪三教授也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若问平湖哪个地方最能代表这个城市的专属记忆,又最令远方的游子念念不忘?那一定非南河头莫属了。前不久的西瓜灯文化节,已在澳大利亚定居七年的平湖女儿阿巍收到了家人发来的照片,看到照片中南河头长廊上悬挂着的一盏盏精美的西瓜灯,一抹乡愁便涌上她的心头:“南河头,是一段意气风发清高轻狂的回忆,是内心深处温暖如春的阳光之地,是身在异国孤独疲惫时的柔软念想……梦回故里时,便有南河头。”总之,居住过南河头的平湖人,总会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亲切感。

国家正式提出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在1986年,平湖对于南河头的保护工作起步于1994年。在实施保护之前,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街区内历史建筑年久失修,地面沉降数次受淹,排污设施建设滞后,昔日名门望族聚居的繁华之地变得冷清萧条。2005年,《平湖市南河头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获得省政府批准,自此进入实质性保护阶段。但众所周知,历史文化街区受自身保护要求和建设条件限制,在空间格局和修缮尺度的把握上存在很大难度,南河头也因此一度陷入抢救保护与城市更新之间的矛盾与窘境。

市政协与南河头素有深厚的渊源,在与南河头社区多年的结对共建工作中,无数次与那些斑驳古朴的白墙擦肩而过,无数次驻足在那条青石板路的尽头,又无数次为深居老宅的孤老送去温暖。“南河头是城市中具有活力的动态有机体,不仅需要保护,也需要更新,更需要发展。”正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市政协急党政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经集体研究后将“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列入2012年度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内容,并组建课题组开展调研。

“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课题组采用总课题与子课题研究双推进的方式,自下而上建立研究网络,通过三个子课题为总课题建立起支撑。”市政协副主席许静,当年也是课题组的组长,对于课题组成立之初的决心至今仍记忆犹新,“我们的目标是让南河头美起来、净起来、活起来,重新成为平湖人民和八方来客的向往之地。”

半年间,课题组开展了蹲点式、沉浸式、立体式的调研,10余次到南河头实地察看,前后召开20余场不同层面的座谈会,与多个职能部门进行深度交流,还赴桐乡乌镇和嘉善西塘等历史文化名镇学习考察,围绕南河头街区保护开发的范畴、定位、机制等问题,以及河道水质综合治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街区旅游开发等主题,提出了前瞻性和可行性并存的具体建议。那个时候,南河头河道相对封闭,水质恶化严重,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突出问题,因此还专门就“实施河道综合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形成了主席会议建议案。

2012年9月的政协常委会会议上,时任平湖市人民政府市长朱林森自始至终认真听取了政协常委的协商发言,当即表示有一种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强调要秉持历史意识、精品意识、危机意识、公众意识、现代意识,文化保护传承优先于旅游开发,保留原貌重于商业开发,打造平湖人自己的南河头。

重 生

2014年,我市成立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城投集团组建南河头街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按照“城市客厅、精神家园、东湖之脉、繁华之地”的整体定位,陆续启动房屋征收腾空、规划方案设计、建筑文物修缮、基础设施提升、环境风貌整治、水系活化净化等工作,着力建设体现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生活街区。

小桥流水,人家尽枕河。水是南河头的特色,也是市政协最深切的牵挂。建议案中提到的“铺设管网,从根本上杜绝污染源”“打通水系,提高河道过水能力”“科学治理,加快生态修复”等建议,得到了政府部门的积极采纳和认真办理。在2014年省政协创新开展“三级政协联动、万名委员同行、助推五水共治”民主监督之际,市政协对焦南河头水环境,通过主席会议专项民主监督,跟踪问效建议案落实情况,积极助推“五水共治”。据了解,通过保护区确定、房屋征迁、截污纳管、疏浚保洁、水质监测等措施,南河头河道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平均浓度均明显下降。

时任平湖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道平表示,将持续加大这一区域的有机更新、水环境治理力度,真正把南河头打造成平湖百姓的精神家园,为平湖人民留住这份记忆。2015年开始,采用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形式重新铺设雨污水管道,新开挖350米长的河道与外围水系贯通,种植苦草等沉水植物和培养微生物群构建水下森林,投放螺类、鱼类等水生生物构建平衡生态,由此,南河头的水实现死水变活水、小水变大水、浑水变清水,防汛短板和自净能力都得到补强。

在2018年《平湖南河头城市更新方案》正式出台后,市政协组织全体政协常委对开发建设中的南河头进行集体视察,大家争相发言,为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如何做成功”“怎么出特色”建言献策。“总算动了!总算有规划了!总算有盼头了!”会上,副市长戴建忠难掩激动之情,直说这背后凝聚着历届政协人对南河头倾注的真挚情感和大量心血。

南河头总体上分为三个功能板块,分别是“忆平湖”“印平湖”“梦平湖”,而2019年9月开街的南河头一期属“忆平湖”功能板块,旨在还原老平湖生活状态,展示平湖老底子味道,承载传统、文化及生活等小业态、老业态。开街当日,昔日的课题组成员应邀观礼,再次相聚南河头,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将近8年的路,仿佛一眨眼就走过了。我们的初心是要通过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的课题研究,助推平湖唤醒城市记忆、重塑文化地标、提升水乡品位。此时此刻,梦想正在成真,我们很幸福!”

街区风貌保留了原汁原味。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原则,一期工程重点对26幢传统历史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缮,三、四期范围内69幢文保及历史建筑修缮工作也已启动。南河头街区公司经理顾敏明说:“在修缮钱宅和施宅这两栋老宅的过程中,我们还专门找到房屋的后人金明强和施特立,根据他们的回忆,补建复原了钱宅的门头和施宅的第一进。在清理朱宅中庭门头时,发现砖雕被大块石灰封堵,我们就自己登上高梯,手持小铲一点点手工清理石灰,粘连部分用手指慢慢剥离,整个过程持续了两个小时,砖雕重见光明,还泛着淡淡的青色呢!”街区内的一砖一瓦一木都高度还原,原材料利用率高达75%,大量运用手工木雕、梁柱墩接和广漆等传统工艺,再现了清末民初江南古镇风貌。

街区内涵也颇为丰富。回归书院弄老宅的当湖书院,是中国最重要的儒学传承场所之一,继续坚守“励风俗而正人心”的目的,开展传统文化传播和传承,每当周末就能听到里面传出稚嫩的经典诵读声;由平湖县(市)委办公楼旧址清风楼改造的廉文化记忆馆,是平湖最早出现的3层砖混结构建筑,从1959年建成投入使用一直沿用到2010年,现在成为了平湖清廉文化教育基地;坐落在南河头48号的徒之漫书局坊,书店主人是新浪微博有着881万粉丝的超人气网红漫画家使徒子,他常说“这不光是一个书店,更多的是一个客厅,带有二次元文化属性的一个客厅”;更别说还有小绍兴、老鼎丰、胡庆余堂等一些写满了历史符号的老字号企业,也纷纷在这里安家落户。

“走,去南河头逛逛。”不知什么时候起,这成了当地好友之间相约的常用语。走在青石板的小路上,看小桥流水人家,坐在飘香的咖啡店,看窗外夕阳无限好……仿佛你能想到一切浪漫的事情,都可以在这里发生。

再出发

不知不觉,南河头一期开街已经三年了。在这三年间,已成功创建为省级放心消费示范街、省级四星级旅游购物场所、嘉兴市高品质步行街,今年还列入浙江省旅游休闲示范街区培育名单,举办了文化遗产日、全民读书节、音乐节、戏剧节、文化展等众多汇聚人气和商气的特色活动,成果丰硕,有目共睹。

大家都说,南河头一期好是好,就是太小了,200多米长的街道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看点还不够多,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于是,市政协再次走进南河头,回顾南河头演绎的精彩蝶变,就加快南河头整体建设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言资政、凝聚共识。

政协委员、规划部门专业人士张国平仍然对当初那份调研报告赞不绝口:“这个课题关注到了大家所关注的,也关注到了大家没有关注到的。报告中提到的城市双修、文旅融合、成果共享等理念,哪怕放到今天来看也并不过时。这让我们的规划格局一下子打开了,很多建议在南河头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中得以落地。接下来,我们要充分考虑南河头与东湖城市新区的联动优化,打造公园城市建设中的精品,不能光南河头而南河头。”

“周边的古镇古街很多,要在众多的古镇古街中找到自己的特色。”连任三届政协委员的朱立军,在2012年的时候领办了南河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这个子课题,他认为应该用非遗为街区注入生命,让街区成为非遗展示传承的沃土,把非遗培育成为街区的新业态,留下老平湖最美的一面,希望有一天,一进南河头就闻琵琶声,就听钹子书,就能看到标志性的文化展示和文创作品。

青年委员、史图馆社长潘柘成表示,南河头承载的是历史,延续的是文化,需要探索新的运营之道。具体是通过引进高端文化品牌常驻,或是培养网红大V、制作影视甚至开发游戏,都可以提高街区的知名度,把我们的优秀文化宣传出去。

“南河头,做到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空间距离得到尊重,历史建筑得到还原,这个地方真的成为了平湖的城市客厅,平湖人的精神家园。”说起南河头,王道平便滔滔不绝,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熟悉,“整体节奏还是要加快,深化业态、形态、生态、文态的四态合一,特别是把握好普通商业、餐饮业(旅店)、文化创意产业的结构比例和空间布局。可以的话,我还希望能够建一个牌楼……”说到最后,他笑了起来。

与会人员结合实际深入思考,提出的建议有了进一步升华;职能部门直面问题,广纳良策,逐一作出积极回应。

“开局很精彩,好景要常在!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份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未来价值。要在高品质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将其打造成为新时代文化平湖工程的标志性项目。”最后,市政协主席何健表示,为了这一个目标,市政协对于南河头的履职永远在路上,将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汇集更多发展“金点子”,打造为民履职“连续剧”,全力助推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与新生。

助推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是市政协围绕中心大局、持续多维发力的工作缩影和协商品牌,折射出的是人民政协坚持和专注的力量。

2022-10-27 ——市政协持续助力南河头历史文化街区重现芳华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80843.html 1 3 十年专注 演绎精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