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湖,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早出晚归,穿梭于大街小巷,风雨无阻,用勤劳的双手维护着城市的整洁。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背后,离不开每一位默默付出的“城市美容师”。
“今年以来,我们全面落实垃圾分类各项目标任务,尤其是《2022年度嘉兴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中的任务,敢于创新、勇于破难、蹄疾步稳,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我们综合执法人一直相信一句话:把最难办的事情留给自己,把舒心和便利留给百姓。”市综合执法局环卫中心副主任陆佳跃说。
城市的改变我们有目共睹。这些年,在综合执法部门的有序管理和每一位“城市美容师”的共同努力下,城市环境不断发生着新变化,甚至一个小小的垃圾桶也经历着几番变迁。综合执法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嘉兴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标,全面落实工作任务,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10月26日是浙江省第26个环卫工人节。这里,我们通过两位从事环卫工作多年、临近退休的“城市美容师”,来聆听他们背后的动人故事,来感受平湖环卫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人物名片】
姓名:张明付
年龄:60岁(本月退休)
1980年时的平湖,只有7名打扫马路的环卫工人,张明付就是其中之一。从倒马桶、收煤灰,到扫大街、做管理等,张明付的环卫生涯见证着一个时代的变迁。回忆这些年,张明付感慨地说:“我19岁就开始做环卫工作,这个月月底就要退休了。现在的工作环境、管理、路况、工作人员数量等,都是今非昔比。”
环卫工作是与百姓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项工作。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环卫作业方式也在不断调整,2011年平湖率先实行垃圾“桶换桶”收集,目前市区每天流通的垃圾桶有7000多只,而市民看到的每一只桶都是经过认真清洗的,垃圾桶从此变得不再令人“拒而远之”。环卫各工种也都在默默地配合着市民的生活起居。凌晨4点开始清扫马路,为的是市民早上良好的出行感受;道路机械冲洗作业,则是在深夜至凌晨进行;清晨6点开始收集垃圾,为的是市民上班前随带的垃圾有处安放。环卫工人愿用环卫作业的一早一晚,换来最真切的群众满意度,换来最美好的城市面貌。“2012年到2022年,是环卫工作最辛苦的10年,也是发展和成果最大的10年。以前的垃圾房可能只是几块砖头垒一垒,是完全露天敞开式的,如今的垃圾房变得‘高大上’了,有的垃圾分类投放站甚至安装了智能运行垃圾分类投放设备,每一个投放口安装一个料斗,每一排垃圾桶上方还有一条自动传输带。居民将垃圾放置于料斗后,传输带将带着料斗里的垃圾由远至近自动投放到依次排列的垃圾桶内。”张明付说,所以现在跟别人说起自己是一名环卫工人时,毫不避讳,因为能从别人的眼神中感受到尊重。张明付说起这几年的变化,言语中流露出自豪之情,社会对环卫工人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这些年,市综合执法局不断探索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切实加强环卫基础设施、管理体系、服务能力建设,多举措推动我市环境卫生质量提档升级。开展小区生活垃圾定点定时收运,对城区165个小区(377个定时定点投放站)实行一日两次垃圾收集,实现垃圾“不过午、不过夜”的“CJ-3122”“平湖模式”。生态能源项目平稳运行,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预处理良好运行。推进公厕人性化服务,所有公厕洗手台配置温水和洗手液,61座公共厕所安装扫码取纸设备,25座公厕启用智能除臭消毒设备。同时,切实发挥环卫作业市场化运行效能,做好城区保洁质量督查考核。
【人物名片】
姓名:朱进根
年龄:59岁(明年退休)
朱进根是单位里小有名气的“全能手”。从各种电工活到修理机车,几乎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在朱进根的身上,可以看到一名环卫工人的“多面性”。也许穿上橙色制服的他们很平凡,但却是很能干的人物。“我虽然只是个环卫工,但爱钻研,只要能解决问题,我不会计较太多的付出。”朱进根说。
“当你走进如今的垃圾站,也许很难发现一只苍蝇。”干了环卫工作多年的朱进根对记者说,而十几年前的垃圾房是如何的一番场景呢?朱进根回忆道:“之前的垃圾站苍蝇蚊虫特别多,每次工作完回来,衣服背后总会黏上几只。工作的时候也不敢张嘴巴,生怕一张嘴虫子就会飞到自己嘴里。”艰苦的工作环境,炼就了环卫工人特别能吃苦的可贵品质。所以,即使如今临近退休,朱进根也根本停不下来,只要同事有任何困难,单位有任何需要攻坚的地方,自己都会尽力去做。
这些年,垃圾的处理回收也从原来的多天一清逐渐变为日产日清,最后达到了一天两清。市综合执法局坚持“不见垃圾不见桶”“垃圾不过夜”的原则,我市也将生活垃圾信息化监管系统建设使用情况纳入了城乡秀美工程垃圾治理专项行动排名战考核,以促进各镇街道高度重视信息监管系统建设、使用和维护,以提高数据采集的全面、准确性和上传的稳定性。同时,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信息监管平台数据高效归集管理和安全保护,市综合执法局还联合市垃圾分类办、市政务数据办,就各镇街道已建生活垃圾信息监管平台迁建政务云、智能设备数据源汇集市级感智慧平台作了专门部署和技术指导。
“我记得从1980年到1990年期间,我们都是依靠人工拉车的。现在有了越来越多的机械化智能化车辆,工作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了。”说起平湖环卫事业这些年的变化,朱进根如数家珍、历历在目。据了解,近年来平湖环卫收运体系高效运转,添置各类分类收运车辆,实施分类收运、专车专运。全市新增分类收运车辆15辆,目前共有分类收运车838辆,其中104辆其他垃圾收运车、61辆易腐垃圾收运车、589辆易腐垃圾+其他垃圾装桶式分类收运车(其中智能化收运车522辆)、8辆有害垃圾收运车、77辆可回收物收运车。同时,实施转运站改造,易腐垃圾实行桶车对接转运,其他垃圾实行压缩转运,有害垃圾规范存放,纳入全市“小微产废”企业危险废物收集平台统一收集处理,坚决杜绝混合运输。生活垃圾分类监管系统完成对上对下系统对接,实现市、镇街道两级平台数据共享互通和全程监管。
【采访感言】在一座城市里,也许人们只看到整洁美丽的环境,却忽略了背后默默付出的他们。但最平凡的岗位铸就的是最纯粹的匠心,作为一名名普普通通的“城市美容师”,他们将自己的青春融入了所热爱的环卫事业,全心干好一件事,用汗水和行动践行环卫工人的责任与担当,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劳动最美”的最好诠释。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向所有的环卫工人说一声:谢谢你们,“城市美容师”!你们辛苦了!
■记者 戴绯绯 通讯员 梁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