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走进钟埭街道大力村白荡浜自然村落,这里已经有了秋天的浪漫气息。蓝天白云下,白荡浜自然村落口是一整片青色的稻田,不久的将来即将迎来丰收。在这片面积约30亩的稻田里,还套养着鱼。这种“稻鱼共生”模式,不仅壮了稻、肥了鱼,还能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绿色环保”的效果,亩均可增加利润2500元。
“以前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自然村落,现在可不一样了。”村民们说起村落的变化,言语里满是自豪。眼见为实。沿着乡间小路,走进白荡浜自然村落,粉刷一新的农房沿河而建,农民们傍水而居。白荡浜既是自然村落名,又是河道名。作为上海塘的一条支流,白荡浜全长633米,河面开阔。这些年来,白荡浜开展了“清三河”、剿灭劣V类水等整治活动,河道面貌和水质有了明显提升。
“当初的河道整治,虽然也修筑了石驳岸、种植了岸边绿化,但总体说起来还是以河道为中心。”大力村党委副书记顾东东说,今年年初启动的白荡浜整治,是他们第三次改造,这次涉及整个自然村落,整改内容更丰富、开展项目也更多,包括线路上改下、墙面白化、自然村落亮化、道路白改黑等。如今,在白荡浜,柏油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抬头,是一望无际的蓝天,低头,是一片水清岸绿景美。到了傍晚,河边的太阳能路灯亮起,驱散了黑暗,为村民河边散步带来了光亮,让大家颇感温暖。
白荡浜的改造,可不止于此。“我们利用搬迁或拆迁的农房,植入了新元素、呈现了新气象。”顾东东说道。乡贤文化展示馆,集体展示了大力村的乡贤名人,激发乡村文化振兴;健康小屋,放置了血压监测仪、运动器材,为村民健康保驾护航;旅游厕所,掩藏于自然景观之中,高标准建设;白荡漾共富馆,则介绍了大力村推进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每一处,都是由农房改建而来,这也是白荡浜改造的一大亮色。眼下,位于白荡浜自然村落口的一处三层楼房正在改造,届时一楼将改造成为礼堂书屋,二三楼将集中展示钟埭街道地方特色文化打莲湘。11月,这处由农房变身的邻里驿站综合体就将对外开放,届时将为村民又增一新去处。
村民陈阿六和老伴就住在白荡浜河道边上。作为土生土长的村民,看着白荡浜今年以来发生的变化,陈阿六心里乐开了花。“我们这里现在环境好来,住得舒心、人也开心。小辈们周末回来,都感叹环境好。”陈阿六说道。令村民们更期待的是,白荡浜的好风景正在产生经济效益:目前,白荡浜自然村落已经开出了1家农家乐,另外还有约10个腾空农房“待字闺中”,为下一步业态招商奠定了基础。
“城市后花园,活力新大力”,是大力村的定位。现在的白荡浜,已经成为了大力村这一平湖城市后花园中的闪光点。最值得称道的是,白荡浜改造过程中坚持“微改造、精提升”,遵循“现有农房再利用”原则,为其他自然村落改造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