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睿敏
本报讯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有效治理的基石。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途径,大力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改革,全面推广“股份分红+善治积分”乡村治理模式,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让乡村治理从“村里事”变成了“家里事”,以“小积分”撬动社会“大治理”。截至目前,全市“股份分红+善治积分”收益分配模式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农户乡村治理参与率100%,推动解决各类矛盾问题9800多个。
这几年,钟埭街道沈家弄村村民小组长钟丽平惊讶地发现村民们的环境卫生意识增强了,房前屋后乱堆放明显少了,垃圾分类准确率也高了。“这要归功于2019年7月份村里召开股东大会,部署开展‘股份分红+善治积分’新模式。”钟丽平说。据了解,该新模式是用奖分和扣分来记录农户参与乡村管理的综合行为,产生农户善治积分,然后再把股份分红与善治积分挂钩,在传统按股分红的基础上,增加按积分激励,并向高分农户倾斜,激发和调动农户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沈家弄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平湖实施“股份分红+善治积分”模式发生变化的一个缩影。“哦!原来村里的钱花在这些地方呀!”去年11月份,当湖街道通界村村民朱秀英站在村部的最新月度积分公示栏前查看政务信息和积分排名,当看到自家的排名靠后很不服气,立即跑到村委会要求自己也要参加下个月的评分。随后几天,朱秀英跟着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民小组长等组成的评分小队一起检查打分,发现那些因房前屋后整洁度加分的股东户都对庭院做了精心设计,于是心里的疙瘩也就解开了,并下定决心将自己的院子建设得更加美丽。村口公示栏上的“三务公开”模块,将农村的村务、财务、党务线上公开,“亮”公务,讲诚信,有效提升了村民们的荣誉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激发了参与乡村自治的热情和比学赶超的意识,也有效促进了村干部廉洁自律,密切了干群关系。
用诚信涵养乡村治理,我市依托诚信建设实现了乡村善治模式全覆盖。2020年,我市在当湖街道通界村、钟埭街道沈家弄村试点“善治积分贷”,平湖农商银行依照村民村经济合作社股权数、善治积分换算成授信额度,按善治积分得分情况实行差异化的利率优惠政策,村民积分越多,授信额度就越高,享受利率也越优惠,贷款额度最高50万元,最低可享受LPR利率,当社会信用融入到乡村治理,使得不少“诚信者”享受到了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家住当湖街道通界村的陈金林一家因为通过善治积分,享受到了50万元的最低贷款利率,贷款做起木材生意,一年能少付利息4000元。如今,陈金林一家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增收致富。目前,全市6.1万户农户已办理了“善治贷”,授信115.93亿元,实际用信4645户、户均1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