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事业是惠及社会大众的公益事业,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补充。近年来,市慈善总会秉承“慈心为民·善举济世”的理念,持续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工作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慈善扶助成效显著。据统计,2021年全年慈善资金收入达2583.91万元,连续第三年募集善款突破2000万元大关;全年救助和帮扶困难群众4.6万多人次。
在当前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慈善的作用和价值正日益凸显。为进一步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发展慈善事业,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聚焦“善行金平湖”暖心服务民生品牌建设,积极打造“大慈善”格局,践行为民慈善使命担当,不断提升慈善工作透明度,以慈善助推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公平、点亮城市文明、助力共同富裕,有力推动了新时代慈善事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广开“善源” 全民慈善氛围浓
今年的9月5日是全国第七个“中华慈善日”。早在7月下旬,我市便启动了首届“平湖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这也是我市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项。从心系社会、身体力行做慈善的民营企业家到三十年如一日捐资助学的电力工匠,从爱心接力抚养已故战友子女的老兵爸爸团,到风雨兼程守护一方平安的民间志愿者救援队伍……自评选表彰活动启动以来,一大批默默在公益慈善领域奉献多年的慈善人物、慈善团体涌现出来,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慈善故事诠释人间大爱、传递文明力量。
据了解,首届“平湖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设置了“善行金平湖”十大慈善人物奖、“善行金平湖”十大慈善企业奖、“善行金平湖”十大慈善项目奖三个类别,由各镇街道、市级机关各部门按照评选标准、名额开展推荐工作。根据前期各单位推荐的基本情况和信息,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集中评议工作,根据评议结果,启动“善行金平湖·心中有善”慈善人物专访,并举行相应表彰活动。
慈善事业是一项惠民生、促和谐、助发展的系统性工程,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参与。“我们希望通过评选活动,进一步弘扬和表彰社会各界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崇高义举,同时激励更多慈善主体踊跃参与、支持慈善事业,用博爱之心和慈善之心传递温暖、多行善举,共同推动平湖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市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市民政局局长程佳俊说。
全民共慈善,共富更可期。近年来,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围绕打造“大慈善”格局,积极调动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慈善募捐、救助和宣传工作,不断激活平湖慈善的澎湃动力,促使慈善“蛋糕”越做越大,慈善救助能力不断加强,慈善帮扶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如今,冠名捐赠、全民共抗疫、“爱心一日捐”、基金会募捐、定向捐赠等一系列全民性慈善活动已成为常态化工作,无论是慈善资金来源还是慈善捐赠主体,均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不仅如此,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还进一步建立完善褒奖机制,探索设立“平湖市慈善奖”工作制度和个人慈善褒奖机制,激发全民慈善热情,形成强大慈善正能量,“人人心怀慈善,人人参与慈善”的社会风尚正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形成。
引领“善行” 为民慈善活力足
今年入夏以后,极端高温天气给户外工作者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从7月下旬开始,市慈善总会联合各镇街道慈善分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善行金平湖·夏日送清凉”走访慰问活动,为环卫工人、河道保洁员、物业保安等户外工作者送去防暑降温用品,并带去炎炎夏日里的清凉关怀。“顶着大太阳在户外工作虽然非常受煎熬,但是知道有人惦记、关心我们,我们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环卫工人李阿姨说。
“向善”积跬步,“行善”致千里。慈善的力量不仅体现在夏日的清凉中,还体现在辞旧迎新的暖心“年夜饭”里,体现在困难学子求学的漫长道路上,体现在山海协作的深厚友谊里……如果说广开“善缘”、做大慈善“蛋糕”是慈善作用发挥的基础,那么用好善款、常行“善行”便是慈善的善意内核。多年来,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牢记慈善为民初心,加快培育发展慈善组织,精心打造暖心慈善品牌,引导支持社会主体参与设立慈善基金,依托各类公益项目,将善款物资用于帮扶救助,让爱心之光照亮平湖每个角落。
慈心为怀,善举为民。据了解,目前我市已设立“金平湖维康基金”“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基金”以及“青苹果”慈善关爱基金、“妇女儿童关爱基金”等各项基金项目近20个,“困难老年人营养改善”“爱心平湖·慈善助学”“困难母亲援助工程”“关爱计生特殊困难家庭”“关心关爱残疾人”等一系列助老、助学、助医、助残等项目30余个,年均帮扶及救助近5万人次。此外,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以公益慈善事业为纽带,建立慈善基地,通过举办救助资源对接会、项目推介会、公益创投大赛等,将社会需求和社会公益资源进行合理高效配置,推动慈善事业与多领域事业相融合,不断发挥出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积极作用。
乘舟泛湖游览、聆听成长成才故事、赠送爱心书籍和箱包……今年8月下旬,市慈善总会和市传媒中心携手在东湖景区水上游船举行2022年“善行金平湖·益起来助学”结对仪式。当天,爱心人士与结对学子面对面交流沟通,签订结对协议。在爱心人士的一声声关切叮咛与勉励中,结对学子树立了逐梦的勇气和信心。“很感激叔叔阿姨们的帮助,让我没有因为家庭原因而错失圆梦大学的机会。我一定会在大学里认真学习知识和技能,日后有能力了,我也要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结对学子小周表示。
以善举引领善行,为民慈善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今年是“善行金平湖·益起来助学”慈善品牌走过的第5个年头,如今这一助学品牌早已成为我市社会力量助力慈善事业的一个典型案例,激发越来越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行善举、济民生、传大爱。特别是在加强山海协作、对口支援中,来自平湖各界的慈善力量积极响应、踊跃支持、广泛参与,今年以来已累计向对口支援地区——四川茂县捐赠物资价值近500万元,为助力跨区域共同富裕贡献了平湖慈善力量。
巩固“善基” 阳光慈善运行优
今年3月,一场疫情让平湖全市按下了“慢行键”。为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慈善总会及时高效动员全社会慈善力量,发起“抗击疫情”慈善捐赠。据统计,疫情期间,共募集善款、物资价值1285万余元。按照公开、透明、规范的原则,市慈善总会及时将善款、物资拨付一线用于抗疫,并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即时公告,确保爱心捐助信息公开、使用透明。
“公信力是慈善事业和慈善组织的生命线,这就要求慈善组织自觉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回应社会关切,如此才能赢得广大捐赠人的信任,让爱心有的放矢,也得其所愿。”市慈善总会驻会副会长、市民政局党组成员严健说。以打造“阳光慈善”为抓手,近年来市慈善总会强化依法慈善意识,不断健全资金运作、财务管理、慈善帮扶等相关制度,扎实做好慈善项目评估评审、审核审批等工作,同时发挥慈善宣传和信息公开阵地作用,及时宣传和公开慈善工作相关信息,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公信力和社会感召力。
乘着数字化改革的东风,市慈善总会还创新运用“互联网+慈善”理念,探索打造“慈善一件事”数字化应用场景,以数字力量推动阳光慈善事业迈上新台阶。据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慈善一件事”数字化应用场景通过打通跨层级数据壁垒,能够高效实现慈善领域数据资源整合,依托大数据分析研判,快速“绘出”困难群众精准画像,为慈善需求对象提供精准匹配救助。同时,该应用场景还能够实时显示慈善捐赠、慈善资金使用和慈善项目推进等情况,做到慈善全流程公开、透明,切实守住慈善生命线。目前,“慈善一件事”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系统架构已搭建完成,在线捐赠等板块的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实施。
在着力打造“慈善一件事”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同时,市慈善总会还持续提高“平湖市慈善总会”微信公众号、“公益慈善超市”平台等服务终端的使用效能,促进慈善资源的高效对接、合理流动,提升慈善帮扶精准性、慈善管理规范性。除此以外,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各镇街道慈善分会、慈善组织和慈善基金的指导与管理,督促其严格按照慈善总会规定,管好、用好每一笔善款,更好地为困难群众提供高效的救助服务。
“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扛牢新时代慈善工作的新使命、新责任、新担当,坚持将慈善工作深度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促进慈善工作提质增能,持续推动慈善事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慈善之力。”程佳俊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