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居丹荔
通讯员 夏竞舟
本报讯 长在地里时,外观婀娜多姿,似盛开的菊花般层层叠叠,气味清香四溢,沁人心脾。简单一炒,属于菌菇的鲜香就扑鼻而来,吃起来肉质脆嫩爽口,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近日我市九丰家庭农场成功试种的一种食用菌新品种——灰树花。
据了解,灰树花又名贝叶多孔菌、千佛菌、栗子蘑等,属于食(药)用真菌。灰树花子实体富含蛋白质、多糖、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多糖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其中的蛋白质和18种氨基酸含量也高于香菇等其他食用菌。
此次灰树花在我市试种成功,得益于我市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食药用菌新品种引进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的院地合作项目。该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引进适合于平湖当地栽培的食药用菌品种(如灰树花、红色类菌菇等),研发与品种及平湖资源、气候条件相适应的栽培技术模式,为平湖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开辟新的亮点和增长点。
“平湖一直都有在种植一些食(药)用菌,但是一直以来种植的品种都较为单一、普通,农户亩均效益并不高。”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吴平说。近年来,我市积极引进适合当地栽种的新品种,此次灰树花的成功试种,为农户菌类种植开辟了新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灰树花还能够实现在果园中与果树套种,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更有力的推广。“虽然可以实现套种,但种植的成本较高,因此目前还是比较建议通过大棚集中种植。”吴平说,生产灰树花需要经过两个阶段:菌棒培育阶段与埋土出菇阶段。我市适宜制作菌棒时间为2月份,菌棒埋土时间为4月份,出菇为10月初至11月底。菌棒4斤为一棒,灰树花属木腐菌,每棒成本4元,一亩设施大棚需播种8000棒,亩成本为3.2万元。每亩灰树花产量可以达到1500公斤,亩产值在6万元左右,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食用菌品种。
经过试种,灰树花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至24℃,原基分化温度18℃至22℃,子实体生长发育最适温度15℃至20℃ ;其菌丝生长培养基最适含水量60%至65%,pH值5-6;子实体生长发育最适空气相对湿度85%至95%,培养料最适pH值为4。需要种植的农户可以此为参考,提升种植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