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要闻

小平台实现大联合

“浙农服”赋能农业农村变革和乡村振兴

■记者 汪锦秀

【应用名称】浙农服

【场景扫描】作为毛主席批示“新仓经验”发源地,近年来平湖“三位一体”数字化改革加速推进。2020年,我市成功打造了全国首个“三位一体”数字化为农服务平台“浙农服”。该应用平台围绕为农服务一件事,集农业产、供、销于一体,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帮助农民解决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找资金、办保险等问题,实现惠农决策“一屏智治”、为农服务“一键直达”、农业产业“一网集聚”、农产品安全“一码溯源”等功能。“浙农服”应用一地创新、全省共享,目前已在省内92个市县、全国3个省市复制推广,并逐步向江苏、四川等省市推广,最终目标是打造全国性的农业服务和农产品流通的公共服务平台。“浙农服”入选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第二批最佳应用,获评2021年度省改革突破铜奖,建设经验和推广成效获得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韩立平、省委书记袁家军等多位省部级领导的批示肯定。

【硬核成果】“点点‘浙农服’,农资到田头。”日前,钟埭街道种粮大户张良杰正在播种单季晚稻。今年他要在1600亩田里种上秀水6127、秀水6545等几十个品种的单季晚稻,好在有“浙农服”来帮忙,需要的种子、肥料等一键到田头,再加上各式农机助力,种田高效又轻松。

让张良杰倍感“给力”的“浙农服”,是我市在全国率先打造的“三位一体”数字化为农服务平台。2020年,我市入围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如何推动为农服务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改革创新,在前期探索的技术基础上,我市建成了全国首个县域数字农合联“浙农服”应用,为农业的产、供、销提供全周期、全天候服务。

打开“浙农服”,会发现生产服务、供销服务、信用服务“一屏俱览”,找农资、找农技、找农机、看政策、看行情、找采购、找保险等10多项涉农服务“一网集成”。

“需要什么点什么,很方便。”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余魁说,作为“浙农服”最早的一批用户,如今他已切身感受到了“浙农服”的“管用”。“这个平台不仅提供农业生产全链条服务,而且打通了供销环节,可以销售基地自产的农产品,采购其他农合联会员提供的农资、农机、农技、物流服务等。”余魁说,在西瓜、玉米成熟的季节里,他就在“浙农服”上发布了西瓜、玉米的销售信息,有采购需求的客户只要点开“供销服务”中的“找农产品”,就能一键采购绿迹种植的西瓜、玉米了。

助产、助销又助买,还能轻松解决融资问题。由于平时各项记录良好,系统信用评分较高,绿迹公司获得了平湖农商银行授信600万元、线上纯信用贷款230万元,有效缓解了公司资金压力。

数字赋能,涉农服务流程再造,推动了“三位一体”改革不断走深走实,实现了产业链、服务链、创新链的密切协同。“浙农服”归集打通了粮补系统、智慧农资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乡镇公共财政信息管理系统等24个数据接口,涉及土地权属、补贴标准、农资追溯等数据项821个。且横向协同农合联、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财政局等23个部门,纵向实现省、市、县、镇(街道)、村五级业务联动,建立数据实时交互接口,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推动综合集成,实现了农业人、企、物、事、业全周期大数据画像,从整体上赋能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

“只需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就可实时掌握水质数据。”平湖市一代特种水产养殖基地负责人殷明付说,“浙农服”充分利用了基地原有的摄像头、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帮助基地接入大数据平台,有了数据跑路,10个养殖塘、16000多条石斑鱼的饲养管理,他一个人就能轻松搞定。

“我们正持续推动‘浙农服’迭代升级,今年要上线的‘云上农机’与‘稻产业农合联’两个子场景已在开发建设中。”市供销社主任唐红芳说。“浙农服”目前已注册53500多人,产业主体2000余家,正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加速器。

【点评】在“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数据已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平湖“浙农服”应用紧扣农业生产、产品供销、信用惠农“三位一体”这三大主题,成功打造数字化为农服务场景应用。其创新特点在于横向协同多个部门,纵向实现“五级”联动,为农业的产、供、销提供全周期、全天候服务。供销信息的不对称一直是农业生产的痛点,“浙农服”一站式解决了种什么、怎么种、销哪里等问题,充分体现了农民、企业、政府三者的合作,是社会化服务、公共服务和行业监管的合作,也是传统农业与数字智慧的合作,有效服务“三农”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城乡共富的重要范例,为全省农业服务提供了数字化改革平湖方案,真正实现“一地创新,全省共享”。

2022-10-12 “浙农服”赋能农业农村变革和乡村振兴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75754.html 1 3 小平台实现大联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