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1版:今日平湖报

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密码”

■言成声

平湖水稻“科技小院”最近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支持建设名单。这一“科技小院”是指研究生培养单位把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是一种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此次平湖水稻科技小院成功获批国家支持建设行列,必将有利于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事实上,作为浙北粮仓、省“产粮大县”,这些年来,平湖一直把牢“米袋子”,强化科技赋能,坚定不移抓好粮食生产。围绕“米香”振兴、农业生态发展,通过引进7名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高端人才而实施的《功能性富硒稻米增值技术推广及专业乡土人才培育》等多个项目,取得了科技攻关的重大成果,生产出来的富硒稻米比常规水稻亩增效益达到了1.5倍。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只有加大乡村人才引育力度,优化乡村人才队伍结构,才能为实现乡村振兴增添人才“加速度”。这几年,平湖以“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创建工作为抓手,把人才振兴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密钥”,坚持外引内育,多领域入手,全方位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引育培育工作,破解基层发展难题,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突出靶向引才,激活“引才密码”。这几年,平湖重点围绕涉及种子种源、数字农业等“高精尖”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引智,依托项目汇聚高端人才,加速引进硕博以上人才、海外工程师,做好申报国家、省级引才计划,形成了项目、资金、人才同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聚力后续培养,激活“育才密码”。加快打造农开区“农业硅谷、农创高地”,建成2平方公里国际农业合作示范区,推动农业创新创业,去年以来,已建设高品质农业绿色示范基地4个,数字农业工厂6家,5个基地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目录,培育农创客基地6个,农创客420名。与此同时,通过完善农业产业政策和人才激励政策,优化服务环境,打造乡村人才“蓄水池”,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校,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建立农业绿色低碳示范点和博士生实践基地,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及科技人才培养。

紧扣人尽其才,激活“用才密码”。开展“农业双强”,数字赋能人才振兴。在全市各镇街道各组建了一家集机耕、育插秧、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收、粮食烘干储存等社会化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依托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开发“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特色业务应用,谋划“我要培训”模块进入“善治宝”“抱团富”等强村富民综合集成应用中,不断完善乡村人才库,服务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相信只要我们真正重视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让人才愿意来到乡村、愿意留在乡村,在乡村振兴的广袤田地里种下自己的梦想、开出人生出彩的果实,那么,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一定会加快实现。

2022-10-10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74642.html 1 3 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密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