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杨昊玥
通讯员 纪亚千
本报讯 伴随着阵阵锣鼓声,一条金黄色的大龙龙姿毕露,八条彩色小龙围绕着大龙穿插迂回,跟随着绣球时而上下翻飞,时而腾挪盘旋,时而穿梭摆尾……周围虽没有观众围观喝彩,但舞龙人李国飞没有丝毫懈怠,认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
“舞龙的讲究可多了,一方面,我们队员之间要相互配合,动作协调,跟随音乐的高低起伏舞出节奏;另一方面要讲究舞龙的步法和技巧,才能让气势更加雄伟、舞姿更加生动。这就是舞龙的精髓所在。”平湖九彩龙艺术团团员李国飞告诉记者。今年40岁的李国飞已经学习舞龙快6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这几年的潜心研习,李国飞一步步从龙身舞到了龙头,真正成为了平湖九彩龙的“守艺人”。
舞龙是平湖民间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代表着老百姓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祈愿。作为省级非遗项目,平湖九彩龙有着“神、活、谐、圆、刚柔相济”的风格特点。早在明末清初,平湖就有舞龙的传统习俗。到了上世纪80年代,平湖人民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突破,从原先单一的一条龙,又增添了八条小龙,并增加龙珠来引舞,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平湖九彩龙。每当遇到喜庆佳节,特别是在西瓜灯文化节期间,总是少不了平湖九彩龙的身影。昨晚,由李国飞参与演绎的平湖九彩龙舞龙节目《丰收地里的狂欢》,在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上正式亮相。“能够将平湖九彩龙带到全国人民面前,与全国人民共庆丰收,喜迎盛世,我感到十分的荣幸。”李国飞说。
别看台上只有短短四五分钟的表演时间,背后下的功夫可不少。舞龙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因为常年练习舞龙,李国飞的双手布满了老茧。起初练习舞龙基本动作时,李国飞的手经常磨破皮,一不小心棒子还会打到自己。在平湖九彩龙艺术团前辈手把手的教导下,李国飞一遍遍地练习,牢记动作要领和动作规范,足足花了半年时间,才摸到了舞龙的门槛。
作为上班族,艺术团每个团员的空闲时间不一,所以合体训练的时间就极为宝贵。通过统计空闲时间后,团员们一般会安排在晚上练习舞龙动作。一套舞龙动作下来,每个人都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但李国飞会和其他团员们一同讨论训练中哪里有进步和缺陷、哪个把位舞得快、哪个动作不到位,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改进音乐,让动作和鼓点更相得益彰,共同演绎精彩的平湖九彩龙。
关于未来,李国飞表示,一定会推动平湖九彩龙走出去,将这项传统民俗文化延续下去,舞出奋发向上、无往不胜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