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汪锦秀
【应用名称】浙车监督在线
【场景扫描】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浙车监督在线”聚焦公车领域监管中的私油公供、私费公报、私车公修等隐形变异问题,开发用油监督、维修监督、围栏监督、保险监督、租车监督、群众监督等六大应用子场景,每个子场景均配套制定取数规则、预警模型,通过数据碰撞,自动推送“红”“黄”两级预警,做到抓早抓小防风险、有的放矢找问题、责任溯源可倒查,实现对公车领域公权力的精准高效监督。该应用作为党建统领整体智治系统“浙里三公领域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场景应用”的场景之一,列入全省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S1”。
【硬核成果】“三年内共维修保养24次,累计金额7万余元;半年时间里4次更换机油……”今年3月,“浙车监督在线”通过维修次数异常预警模型向市纪委市监委推送了这样一条预警信息。这辆公车为何如此“娇贵”?根据线索,纪检部门及时跟进,进一步深挖细查发现,车辆所属单位内设机构某负责人利用公车管理的职务便利,虚增维修费用、虚开维修发票,套取公款共计3万元,其中6300元用于购买烟酒等。频繁维保背后隐藏的猫腻水落石出,该负责人也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车轮上的腐败”一直是“三公”管理的重点、纠治“四风”的难点,也是百姓关注的热点。随着我市公车改革的深入,监管不断加强,公车私用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私油公供、私车公修等隐形变异问题浮出水面,成为“车轮腐败”新变种。“这些现象隐蔽性更强,依靠传统的监督方式很难发现。”市纪委市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孙淑君介绍说。
如何让公车不“跑偏”?聚焦问题导向,我市为公车监管上好“数字锁”、安上“智慧眼”。去年11月,市纪委市监委探索建设公车领域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浙车监督在线”,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对公车领域公权力的精准高效监督。
大数据监管,打通原本分散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归集共享是关键。“浙车监督在线”开发过程中,市纪委市监委联合公安、机关事务、财政等13个单位通力合作,打通了公务用车“一张网”平台、加油卡管理系统等16个数据源。自此,车辆基础信息、派车、加油、轨迹、报销等75项数据实现了归集共享。
今年1月,“浙车监督在线”上线运营,此后又持续迭代升级。目前,该应用建成了用油监督、维修监督、围栏监督、保险监督、租车监督、群众监督六大子场景。“这六大子场景是我们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围绕解决公车领域监管难题而重点打造的,涵盖了公车使用时可能违纪违规的大多数场景,同时畅通了群众参与监督的渠道。”孙淑君说。
“花样揩油”,是车轮腐败新变种的突出问题之一。为管住公油不加私车,“浙车监督在线”用油监督子场景打通了浙江省公务用车“一张网”平台,中石化、中石油加油卡管理系统,浙江政法执法执勤用车管理系统等数据源,共享公务用车车辆基础信息、派车信息、加油信息等,研发了“单次加油过量”“柴汽混加”“高频加油”“连续加油”“高标加油”“夜间加油”“节假日异地加油”“百公里油耗异常”“加油卡异常”等18个监督模型,自动推送“红”“黄”两级预警信息。最近,我市某街道一辆油箱容量为60L的公车多次出现4小时内连续2次加油的情况,系统监督到后自动推送了红色预警信息。经查,该公务车加油卡存在为私家车加油现象。目前,该公务车驾驶员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公私应有界,“越界”必追责。“浙车监督在线”上线以来,发挥大数据优势,提升精准监督实效,共归集信息40余万条,产生预警信息800余条,处置12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4人(移送司法2人),形成3项制度成果和2项理论成果,有效节约、盘活资金30万余元。
【点评】如何以数据管理“握好”公车的方向盘,让公车行进在“安全干净”的轨道上?平湖市纪委市监委探索建设的“浙车监督在线”公车领域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实现了对公车领域公权力的精准高效监督。作为浙江省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一本账”的试点项目之一,“浙车监督在线”应用的开发,是监督手段从传统向数字化的成功转型。省委提出,要把数字化改革的理念、思路、方法、手段运用到省域治理的全过程各领域,勇闯“深水区”、啃下“硬骨头”,从这个意义上讲,“浙车监督在线”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将释放更多效应,以公车管理为突破口,通过织密智慧监督网络、搭建智慧监督平台、完善智慧监督机制,构建涵盖更加广泛的公权力智慧监督体系,树立以数字化改革促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全力推进“三不一体”监督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