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石晓晨 李雨婷
在平湖,有这样一支特殊的离退休老干部队伍:
他们退休不褪色,始终心念党
恩,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他们卸任不谢幕,始终心系发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不停步;
他们离岗不离责,始终心怀群众,初心为民、服务社会不松劲。
这支队伍就是——平湖市社会经济研究室(简称“社经室”)。
社经室成立于1992年4月,30年来社经室已成为了平湖老干部工作的一张“金名片”,在全省老干部工作中也是可圈可点。
人生易老,初心常在;岁序恒新,壮志长存。社经室就像是老干部们事业后半场的“舞台”,他们在这里继续铭初心、酬壮志、立潮头,为平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银耀”之力。
“银潮”涌动 创新打造老干部工作“金名片”
老干部作为时代改革发展的开拓者、经历者、奉献者,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力量。如何加强和做好老干部工作,让这一股“银潮”继续涌动,为发展添力?平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成立社会经济研究室。
“当时正值撤县设市,在改革开放的关口,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涌现,又面临着工作量大的问题,于是我们就琢磨着怎么样把老同志组织起来发挥余热,为党的建设事业发挥老同志的作用。”改革开放后平湖第一任县委书记、原市社经室主任俞云芳表示,社经室的成立是一举两得的好事。1992年4月,平湖市委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的通知》精神,研究决定成立平湖市社会经济研究室,并由市委办公室下发《关于成立平湖市社会经济研究室的通知》,明确社经室由14级以上和担任过县级领导的离退休老同志组成。
“成立社经室是平湖老干部工作的一项创举,既是平湖市委、市政府充分尊重老干部的具体体现,也是发挥老干部积极作用和加强老干部工作的有效平台。”嘉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王国芬说。有了社经室这个组织,离退休老干部们好似又进入了一个“新工作单位”。在这里,他们加强学习教育、开展调查研究,日常“工作”排得满满当当。他们不占编制、不计报酬,全凭党性自觉地做好调查研究,主动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
一个组织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必然不是一帆风顺的,社经室也曾备受考验。自2000年起,县处级岗位退下来的老同志不再进入社经室,由市委统一安排进入慈善总会、对外友好协会、市老科协等社团组织。这一规定,却让社经室一度“停滞不前”。“人员老化是一个重要问题,老同志年龄普遍偏大,又没有‘新鲜血液’的输入,严重影响了正常活动的开展。”现任市社经室主任吴水龙说。社经室还能再继续发展吗?他们热爱的事业该如何前进?为了社经室的健全和发展,老干部们积极与市委、市政府对接反映,要求进一步壮大社经室力量。通过调研,2010年市委研究决定将从市四套班子退下来的县处级干部统一纳入社经室,进一步充实队伍。如今,社经室成员已壮大到了42名,下至60岁、上至98岁,虽然年纪大,但是活力满满。
“我们虽然是退休老同志组成的队伍,但是并不松散,依然像在职时一样,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吴水龙说,一方面,建立了学习制度,每月20日是学习日,主要对中央相关文件、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市里重要文件、中心工作等内容进行集中学习,使自己与时俱进,每次到会率都达到80%以上。另一方面,坚持调研制度,每季度一次由市领导带队作综合性调研;根据社会民生热点问题作专题调研;就全市正在开展的重点、中心工作作专项调研,并形成调研材料,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银龄”智库 汇聚经济社会发展“银”动力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社经室老干部虽然已经退休,但是他们卸任不谢幕,依旧不忘初心,关心关注着平湖的发展。他们发挥自己工作经验丰富、社会阅历深厚等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发挥“银领”智库的独特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做好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而这也是社经室最主要的工作方式。多年来,社经室坚持市领导带班集中调研、自行选题独立调研、“走看促”专题调研相结合,向在职领导反映调研情况、提出相关建议。“我们每年都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来精心选题。”吴水龙介绍说,30年来社经室始终直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直面民生关注热点,每一次调研都“入木三分”,每一条建议都切中要害。
社经室老干部饱含为民之心,也是离人民群众最近的人,群众的心声是他们调查研究的方向。去年,老干部们了解到社会上对我市高考一段上线率低、名校录取少等情况的反映,便以此为题开展了对我市普高教育的专题调研,通过参观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教育一线,最终形成了《关于对我市普高教育的调研汇报》,提出了健全联动机制、做好尖子生保留和培养、加强对外交流等五方面的建议。时任书记、市长等均作出批示,要求落实整改。今年,我市高考名校录取人数、一段上线率均创前几年新高。这一份“成绩单”的背后,有着社经室老干部们的一份功劳。
“现在去医院看病,都说床位紧缺。”“每次要住院,都是一床难求。”……2018年,当听到群众反映“看病难”“一床难求”等问题时,也让老干部们揪起了心。“民生事,就是大事,我们必须要下情上达。”吴水龙说,老干部们也热情高涨,为了形成有理有据、详实客观的调研报告,大家不厌其烦地开展实地考察、听取汇报、走访群众,最终对市第一人民医院扩建工作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20年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便将其纳入其中,当年4月市第一人民医院原址扩建工程打桩动工,该项目包括位于急救站西侧地块的一幢8层科教综合大楼和位于门诊大楼东侧的一幢6层医疗用房,新增100张住院床位。
多年来,社经室的老干部们先后对建设工业强市、城市开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民生事业、深化接轨上海等工作开展了深入调研,为历届市委、市政府提供了详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30年来,社经室先后开展了各项实地调查146次,目前保存的调查文章共有87篇,其中12个主题进入了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银耀”平湖彰显老干部价值所在人生所乐
“虽然退休了,但是我们的心还在一起,市委、市政府需要我们,我们必定尽力而为。”“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我们干劲足,绝对不输于年轻人。”……在平湖,老干部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心,是一种传承;在平湖,老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冲锋陷阵”、率先垂范,是一种风尚。而这一优良传统,源于社经室这一平台的凝心和聚力。
“社经室把我们这批老同志重新聚在了一起,让我们感到很亲切,也更有工作动力了!”……除了参加社经室统一活动之外,老干部们还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疫情防控、基层治理、文明创建、关心下一代等诸多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今年3月的抗击疫情中,社经室的许多老干部挺身而出,主动参加一线防疫志愿者工作,无论是核酸检测秩序维护还是配送物资、道口检查,他们都义无反顾。如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水良当时已接到了退休通知,但仍冲到抗疫一线,为全市的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社经室的老干部们自发组织了专题报告会、微网格队伍、志愿服务等“六个一”专项内容,为全国文明城市的首创首成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关爱下一代工作中,老干部们积极加入“金平湖银领”初心讲师团,推进红色教育进校园入课堂,进村入社区,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传播到青少年中去,教育青少年守好“红色根脉”。
……
“老同志们尽心尽力,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发展添力、为百姓解忧,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市委书记仲旭东对老干部们的付出给予了极大的肯定。据不完全统计,社经室老干部牵头发挥作用的各类团队协会共获得嘉兴及以上荣誉44项,其中省级以上荣誉37项。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靠老干为扶持”。社经室老干部在多年工作过程中积累了强大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他们便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将这一无形的财富化为有形的帮助,与年轻干部以老少结对的方式,组成忘年交互助组。“在老俞书记的帮助下,我对现在的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他是我的良师益友,也是我学习的榜样。”说起“导师”俞云芳时,市委办年轻干部钟壹的敬佩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钟壹与俞云芳结对于2019年,在3年多的时间里,他们通过见面、书信、电话的方式进行持续不断的交流。“知道我去省里挂职的时候,老俞书记也主动跟我联系,提醒我在外学习工作要注意哪些方面;在我迷茫的时候,老俞书记也会用他的经历开导我,感觉很贴心也很受用。”钟壹说,从老俞书记的身上,他学会了坚韧、执着和不放弃,激励着他在工作中奋勇向前。
“一老一小”,一枝一叶,只要是百姓的事,就是老干部们关心的事;只要是发展的事,就有老干部始终如一的执着。平湖的老干部们在默默奉献与坚守中,为平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一份余热,贡献着自己的智慧,成为推进金平湖新崛起的一股澎湃“银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