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政协之窗

面朝大海 向海图强

​——市政协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系统构筑独山港区集疏运体系 努力打造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主干港”

■记者 金睿敏

随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的建设,嘉兴港已成为服务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嘉兴港所辖三大港区之一的独山港,建港条件最优,是嘉兴港最具开发潜力的深水港区,也是规划近期开发建设的重点港区。9月6日下午,市政协十四届二次常委会会议召开,专题协商审议“系统构筑独山港区集疏运体系 努力打造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主干港”工作。市委书记仲旭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协主席何健主持会议,十三届市政协主席王道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戴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玉珍,市政协副主席许静、沈幼锋、唐华荣、汤建萍,秘书长唐卫华出席会议。

一次点题深调研

面朝大海,向海图强。独山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浙北地区唯一的出海口,是嘉兴港和全省“一体两翼多联”港口发展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市加快临港产业集聚,促进产业转型和港产城统筹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无论从战略角度、还是平湖自身需求的角度,发展建设独山港、构建完善集疏运体系都是我市发展海洋经济、抢抓时代机遇的必然选择。

如何系统构筑独山港集疏运体系,努力打造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主干港?年初,市委书记仲旭东亲自点题,将这一课题交给了市政协。带着仲旭东书记的这一发展之问,自今年四月以来,由市政协主席何健领衔,副主席沈幼锋牵头,原主席石云良担任顾问,市政协经济委具体负责,成立专题调研组,围绕“系统构筑独山港区集疏运体系 努力打造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主干港”这一课题,先后赴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借鉴成功经验,并通过召开多层次座谈会和实地走访有关部门单位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在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历时5个多月,终于形成了一份站位高、把脉准、思路新、建议实的专题调研报告。

会上,市政协专题调研组运用图表、数据等形式详细作了专题调研情况汇报。报告指出,独山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然岸线长16.3公里,拥有规划布局码头泊位的深水岸线12.5公里,纵深1.2公里-2.5公里,规划3万吨-5万吨级生产性深水码头泊位40个,占整个嘉兴港的50%,是嘉兴港最具开发潜力的深水港区。同时,我市与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城市同处“一小时交通圈”,周边高速、内河航道密集,枢纽条件优越,交通互利,尤其独山港区腹地辐射嘉兴经济圈,以及杭州、湖州、绍兴等经济圈,腹地经济需求强劲。伴随着我市经济增速迅猛、物流需求旺盛、产城联动发展快速等,独山港区推进集疏运体系建设也已成为临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港口能力提升的必然需求和未来港城拓展的现实需求。在具体分析了独山港区推进集疏运体系建设的客观优势及内在需求之后,报告也指出了当前港区集疏运体系仍面临着推进机制有待健全、基础设施有待完善、集疏运结构有待优化、产业结构有待提升等困难和问题。为此,报告建议要在“统”上下功夫,聚共识、揽全局,着力增强集疏运建设合力;在“通”上做文章,补短板、扬优势,着力夯实集疏运建设基础;在“融”上求突破,促衔接、提功能,着力优化集疏运结构;在“聚”上促实效,汇要素、强辐射,着力强化集疏运发展支撑。

会上,市交通运输局、独山港经济开发区代表市政府通报了独山港区集疏运体系建设、海河联运工作相关情况。

一次协商集良言

“目前独山港干河的泄洪排涝与航道运输仍存在一定冲突,海塘防御标准尚未达到省‘安澜海塘’工程要求的300年一遇的标准……如何统筹兼顾泄洪排涝和航道运输,实现双赢和效益最大化?”市政协委员朱立军率先“抢麦”,他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建议要科学论证高速水路,增强快速汇水能力,加快闸站和泵站建设,提升主动排涝能力,并且要谋划锚泊地建设,提升通航效率。

市政协委员陆建良着眼于近期、中期、长期三个发展阶段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他认为,在近期阶段,要主攻突破口,加快专用停车场、出入口通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中期阶段,必须完善海河联运综合枢纽,进一步扩大海河联运优势,促进我市和周边地区的海洋经济快速增长;在长期阶段,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通过提高内河运输比重、建设智慧港口等方式,探索一条更智慧、更绿色的发展之路。

土地资源是经济发展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如何做好新增建设用地和存量建设用地之间的大文章,市政协委员屠华中早已胸有成竹。他建议,城镇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港口总体规划要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融合;要加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市、镇联动,成立专班工作小组,统筹助推低效存量建设用地腾退;做好向上争取、向外协商工作,不断推动重要项目尽快落地;依托政策支持,积极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

“加快推进独山港区集疏运体系的建设需要政策扶持和要素保障,更需要金融服务的有力跟进。”市政协委员张伟中开门见山,道出了金融政策支持的必要性。在他看来,作为金融行业,增强大局意识尤为重要,因此要切实提高站位,主动担当作为。同时,金融行业要进一步落实政策扶持,用足用好政策贷款,推动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全面落实;要积极对接,了解企业诉求,多措并举助力金融服务效能提升;要深化政银企对接,通过建立政银企协同工作机制,为我市海河联运发展战略贡献金融力量。

“嘉兴港是由独山港区、乍浦港区和海盐港区组成,三个港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然而由于地域行政体制的限制,三个港区分属三个主体管辖,分别是平湖市、嘉兴港区(嘉兴港区管委会)、海盐县……”作为一名乍浦镇政协委员,彭叶飞从主体管辖入手,认为在推进三个港区大互联互通、海河联运、产业定位、招商引资、重复建设、港产城融合发展等方面存在协调问题。为此,他建议进一步加强嘉兴港三大港区协同和交流,建立嘉兴港三大港区联席会议机制,定期不定期组织会议会商和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推进重大、重点工程落实、落地。

“集疏运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上级很多事权部门,也涉及自身很大的资源配置,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破题?”市政协委员杨雪勤呼吁,推动项目落地要建立市级统筹、主体发力、部门协作的工作格局,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工作合力。此外,可通过铁军破难工程,加速项目清单落地。面对资源要素制约等情况,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借势借力,加速打造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主干港。

一次座谈话未来

调研组牵头人、市政协副主席沈幼锋在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后指出,要把握好独山港的开发建设目标定位,充分发挥好独山港建港优势,不断提升独山港的地位,加快解决陆上运输、海河联运、海铁联运、智慧园区等制约集疏运体系建设的关键性问题,加快建设多式联运的集疏运体系。

戴振副市长表示,市政协的专题调研报告分析到位、问题精准、建议针对性强,市政府将认真吸纳此次会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就推进独山港区集疏运体系建设,他指出,市政府将提高站位,“实”字打底强认识;凝聚合力,“干”字当头抓推进;精准施策,“优”字为先强服务。

在听取了相关汇报和协商讨论后,仲旭东书记对市政协相关调研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就下一步工作,仲旭东书记强调,要提高思想站位,坚决抓好独山港开发建设。他指出,这是金平湖领跑“金南翼”的关键路径,必须抓好用好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建设这一最大最现实的发展机遇;这是发挥平湖“两海”优势的关键窗口,必须大力推进海河联运建设;这是服务融入“双循环”的关键抓手,必须加大开发建设力度,为平湖乃至嘉兴、浙北的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循环作出更大贡献。要找准工作重点,统筹推进集疏运体系打造。聚焦港口码头开发建设的要点,在港口开发、码头建设上更有作为;聚焦公路体系建设落后的痛点,全力推进“四横四纵多连”疏港公路体系建设;聚焦海河联运不通不畅的堵点,加快独山2号内河港池、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通道工程、独山港区后方黄姑塘东延线建设,切实解决跨界航道“连和不畅”、市域航道“通而不达”等现实问题。要强化系统思维,全面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统筹布局抓好港区规划,科学划定核心功能区块,不断提升集聚效应、协同效应;与时俱进抓好港产升级,针对性加大招大引强力度,持续推进已落地项目建设,为独山港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精益求精抓好港城建设,围绕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城镇功能布局,全面提升功能配套,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环境,促进港城能级跃升。

何健主席在会上表示,政协系统和广大政协委员要继续紧扣党政中心、发展所需、群众所盼,精准献计助发展,凝聚共识铸合力,把更多的思考和智慧凝聚到独山港区集疏运体系建设、凝聚到海洋经济发展等事关平湖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上来。要用心用情,履职担当,将团结各界、扩大共识、凝心聚力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做好建言资政“后半篇”文章,为集疏运体系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助力助推市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持续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政协智慧和力量。

2022-09-15 ​——市政协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系统构筑独山港区集疏运体系 努力打造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主干港” 5 5 嘉兴日报平湖版 content_269250.html 1 3 面朝大海 向海图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