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晓雯 通讯员 高春伟 王晓林 孙 香
一个品牌,浓缩平湖农产品之精华;一场奔赴,聚力共同富裕之航标。当战略与战术高度契合,“金平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一路生花,一路高歌。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是一场强农兴农与共同富裕的双向奔赴,打开了一个地方品牌农业建设的窗口,打造了一张地域农产品的‘金名片’。”市供销社党委书记、主任唐红芳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市供销社以创新为马,以改革为桨,以共富为梦,立足“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不断完善品牌发展顶层设计,多措并举持续强化品牌效应,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助农增收上收效显著。
品牌战略,需要恒心和定力。沿着“金平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田野沃土的足迹,就会发现这一“金字招牌”背后的秘诀。
完善体系建设,锚定共富“总航标”
政府引导、政策支持、资金补助……以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为核心的特色产业在有序规划下迅速发展,为我市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锚定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总航标”,市供销社坚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始终把品牌作为关键要素,系统谋划“金平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编制“金平湖”品牌发展规划,并对“金平湖”商标进行了全类注册。值得一提的是,为促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制度化、标准化、规划化,我市还专门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品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为“金平湖”品牌建设进一步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而如何让这些制度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群众致富的源头活水?《“金平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实施方案》《“金平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金平湖”集体商标使用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的出台,加快了农产品区域品牌战略落实落地的脚步。去年9月,“金平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主体补助申请会议在市供销社召开,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在会上详细解读了《“金平湖”集体商标使用管理办法》文件内容,进一步促进品牌建设标准化、优质化、特色化。同时,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也进一步明确,要切实加强对获得“金平湖”品牌授权产品、被授予“金平湖”品牌示范基地主体提供资金补助,正向引导助力特色农产品发展。在此基础上,要求进一步加深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实现“金平湖”品牌与“金准贷”的高效对接,在线对品牌授权主体进行信用评级。据介绍,目前已对品牌授权主体授信10亿元,涉及西瓜、蘑菇、芦笋等32家生产主体。
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推进品牌标准化建设。据悉,继2019年《“金平湖”芦笋》《“金平湖”双孢蘑菇》两项“金平湖”农产品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实施以来,市供销社经过一年的探索和挖掘,走访基地、听取专家意见,最终《“金平湖”西瓜》《平湖稻渔共生大米》两项“金平湖”农产品团体标准于2020年10月30日正式发布,并于同年11月10日开始实施。去年,完成了《“金平湖”葡萄》“金平湖”农产品团体标准制定和发布。为突出地区优势品种特色,今年《“金平湖”红爪姜》《“金平湖”草莓》两项农产品团体标准制定已完成前期审定工作,预计9月份将正式发布实施,为冠名“金平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优质农产品统一了产品标准,真正实现了凝聚起品牌力量提升品牌农产品形象的目标。
该团体标准为嘉兴市级团体标准,上述7项“金平湖”农产品团体标准详细规定了“金平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主体生产西瓜和大米等优质农产品的术语与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等信息,对“金平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团体标准的制定是后期建立并完善标准化产品追溯和监管体系的基础,也是全程保障农产品品质的必要前提,为广大市民提供放心、可靠的优质农产品,形成了独特的“金平湖”市场竞争力。
聚焦提质增效,掌握共富“金钥匙”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关键在于产业兴旺,而产业兴旺的核心又在于产品质量。只有用好质量这把“金钥匙”,方能打开共同富裕的“大门”。近年来,我市围绕“米香振兴、西瓜振兴”两大计划,加快推动稻米、西瓜品牌化发展,培育了一批品质提升大的产业龙头产品,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也赢得了群众的青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本地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培育和指导,累计授权“金平湖”品牌使用主体32家。全力支持和引导具备条件的农业生产主体将初级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协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绿色、有机食品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强核心竞争力。
为切实提高“金平湖”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市供销社还广泛组织农业主体参加各级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助力优质农产品走出去。同时,不断深化跨省、跨市供销系统的农产品品牌联合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市供销社在完成以往丰收节、设计大奖赛、创业赛等常规活动组织和举办的同时,创新宣传方式,主动对接华铁传媒,冠名高铁专列,全方位宣传“金平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让高铁列车成为“金平湖”的专属移动名片,将“源自耕耘真味”的品牌特质以“金平湖”号高铁的速度向外传播。
沐浴着数字化改革的东风,市供销社始终坚持数字引领、智能赋能,依托“浙农服”扁平化供应链体系,为广大农户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农机、技术专家、品牌管理、展销服务等全产业链服务。并在全省首创“金平湖数字服务平台联盟圈”,构建起以“金平湖鲜到家”为纽带,吸纳邮政邮惠菜篮子、农商行丰收互联、建行在线等平台合作共建的“1+N”金平湖数字服务平台联盟圈,精选优质农产品在“金平湖鲜到家”主平台和邮政邮惠菜篮子、农商行丰收互联、建行线上菜篮子子平台同步销售。通过联合合作,多渠道多举措展示展销特色品牌农产品,激发网络消费活力。去年全年,我市品牌农产品销售5.5亿元,农产品溢价超10%。
强化合作交流,打造共富“加速器”
“平湖供销系统拥有强大的集配能力,希望通过两地合作拓宽销售渠道,拉长销售半径,让农户可以不愁销售,种植生产更优质的产品,使农民和集体经济实现双增收。”青田县供销社副主任叶险峰说。
记者了解到,我市对口协作的丽水市青田县拥有好山好水,也有着差异化的高品质农产品,稻鱼、油茶、杨梅、粉干、茶叶等都是青田的特色。但受制于销售半径,“丰产”不一定“丰收”的情况仍旧存在。为加快解决这一难题,实现对口协作地域共同富裕,今年5月市供销社与青田县供销社签订《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合作协议》等多项合作协议,并率先为青田一家杨梅基地和一家山茶油基地挂牌为“金平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基地。此后,这些优质农产品通过两地供销系统辐射至平湖,甚至是长三角市场,开启了双方农产品跨区域产供销合作的新阶段。
一直以来,我市始终将目光聚焦在促进地域合作发展之中,不断打造共同富裕的“加速器”,开辟共同富裕的新路径。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产供销一体化合作模式,结合对口支援、山海协作、长三角一体化等工作,打造区域一体化“基地+渠道+品牌”共建模式,强化品牌授权许可就是其中之一。截至目前,平湖市外的“金平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基地共有5个,包括浙江青田以及新疆沙雅、四川茂县等地。
与此同时,我市深化跨域产销协作平台建设,以平湖市品牌运营中心为运营主体,与常山、如东、新疆、四川等地共建品牌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平台,目前已通过品牌授权、订单化种植、基地协议购销等方式,联结各地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主体共100余家。去年下半年,我市还启动了与上海蔬菜集团共建的长三角农博汇项目,着力构建服务浙北和长三角地区的农产品流通中心,目前已完成项目规划编制、一期用地竞拍及项目建设主体确认等工作,预计年内开工。在此基础上,联合市教育局、市商务局等部门,联合打造政校企合作商贸流通服务平台,今年以来不断创新实施产教融合新探索项目,开通了金平湖“顶好”农产品直播间,运营起“金平湖农产品”直采直销线上团,并依托全市15家“金平湖鲜到家”社区门店实现到货即提,在服务便民的同时助力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钱。
除此之外,搭建好合作地区的沟通桥梁,运营好地域间的“产销共富直通车”。目前,平湖与松阳开通的“山海快车”每周五都会通过全程冷链运输,将黄米粿、黄牛肉、山茶油等松阳当地优质农产品带到平湖。自开通以来已经运行28趟,销售金额达318.44万元。与此同时,与“嘉田四季”品牌探索“品牌+股权”紧密型合作方式,打开本地消费市场,拓宽品牌合作渠道。并积极搭建农产品城乡一体销售网络,打造“金平湖鲜到家”城市和农村品牌门店,帮助农民解决流通服务难题,满足城市和农村消费需求,进一步帮农实现就业创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