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荣怡婷
本报讯 在夏日炎炎的高温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穿着密不透风的“作战服”,顶着烈日酷暑坚守在核酸检测一线。从高温难耐的午后到星光熹微的黑夜,一道道白色的身影穿梭在城市各个角落,用心用情为群众筑好防疫“安全墙”。
三伏天的平湖小城,骄阳似火,炎热难耐,“蒸笼”似的天气热得让人喘不过气。中午11时30分,本该是在室内享受清凉的午休时间,但在当湖中心医院大门口,每天这个点都有一批穿着防护服,戴着手套和医用隔离面罩与口罩的“大白”出入,他们全副武装前往居家隔离点,为赋红码、黄码的人员进行核酸采样。
当湖街道是平湖的主城区,人员流动频繁,自3月13日以来,当湖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便常态化上门为居家隔离人员进行采样。今年入夏以来,我市持续高温,平湖城区的室外温度普遍超过40℃。同时,自义乌“8·2”疫情以来,我市城区居家隔离人员数量节节攀升,工作压力随之增大。当湖中心医院的“大白”们头顶烈日,不畏“烤”验,每天利用午休时间奔走于辖区20多个社区内,上门为市民开展核酸采样工作,日均上门采样20人左右,最多的一天采样可达近60人。
陈文洁、朱宏萍作为第一批医务工作者,开展上门采样工作已将近半年。小区线路错综复杂、身穿防护服导致行动不便、出门遇上恶劣天气……复杂多变的难题给陈文洁等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湖街道很多老旧小区的路况比较复杂,大部分小区还没有电梯,我们只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爬楼。有时候上楼发现人不在或者因为睡觉没醒,我们还要再下楼打电话,所以经常导致采样工作还没开始,我们就已经出了一身汗。”陈文洁说道。近期,由于长时间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工作,使得陈文洁脖子处长满了红疹,一出汗就刺痒难忍,但她还是笑着说“没事”,继续投入到采样工作中。
在谈及工作经历时,两人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哪条是前往采样小区的最佳线路?怎样有效寻找核酸采样的市民?高温天气下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作为一批“95后”医务工作者,陈文洁和朱宏萍在工作上表现出了青年一代乐观向上的一面,她们学着在艰苦中寻找快乐,在挑战中历练自我。“每次顶着大太阳出门,都会安慰自己挺过几个小时就好了,有了这种想法,工作就有了动力。”朱宏萍说。
“夏天采样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是能够为疫情防控付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内心还是很充实的,尤其是在听到一声声‘谢谢’以及‘你们辛苦了’的话语时,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一句简单的话语,却是当湖中心医院所有坚守在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共同的心声。他们身体力行,用汗水诠释着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