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16日,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委员会认证,成为2022年全国首批“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单位,“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正式落户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这标志着医院对急性胸痛患者的综合救治能力达到国家级标准。
胸痛中心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医院的多学科合作,缩短急性胸痛的救治时间,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胸痛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
在两年时间里,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不断完善专业技术人员配置,以提高专业救治能力。创新构建了以急诊科、心血管内科为主导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绿色通道救治体系;优化流程,根据客观实际创建以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为起点,以急诊科、心血管内科、介入室按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标准进行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主的救治体系建设,同时启动多部门、多学科联动为胸痛中心保障体系。创新配套功能区域设置及各种创新标识,做好引导工作;制订多项应急预案,不断改进120院前急救、急诊科、心内科、导管室一键启动流程;通过远程会诊、信息先行等方式,建立心梗确诊患者绕行急诊流程;完善胸痛建设各种管理制度。努力使胸痛中心创建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院前,救护车随车医护人员可运用网络通信技术把患者的生命体征传送到医院,急诊科及心内科医生根据此数据,通过音视频系统对现场医生进行远程指导。同时,在车内可完成术前药物提前服用、术前谈话签字、转运过程鉴别诊断及院内胸痛诊治流程启动等工作,极大缩短了胸痛患者的诊治时间。
院内,开设24小时胸痛门诊,在醒目位置设立标引标识,包括“先救治、后收费”“胸痛患者优先”等,为胸痛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从创建至今,每年独立开展急诊PCI的数量大于200台,D-to-B(从进医院大门到手术球囊扩张时间)从平均123分钟缩短至平均不超过80分钟,低于90分钟的国家要求,最快时间记录为20分钟(绕行急诊),大大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
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还与中医院医共体、平湖二院医共体签订《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合作协议书》,共建胸痛中心网络医院。同时,三家医共体所属分院均建立胸痛救治单元,协同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共同建立起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全市各级临床医疗单位建立微信胸痛群,通过群联系、电话、实时心电传输等方式实现心电图的传输及信息共享,提高救治效率及成功率。
■通讯员 高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