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雨欣
本报讯 针尖穿过绣绷上下穿动,五彩斑斓的线整齐排列画布上,构成一张张精美的图画……近日,广陈镇泗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热闹非凡,21组亲子家庭在这里开展“浙江有礼,农开有礼”系列活动之走近身边的传统文化——绒绣画活动,品传统文化,践“有礼”初心。
“以绣作画,随画换线,因彩施色,作品层次分明,形象生动……”活动伊始,小朋友们一起观看了绒绣画的视频介绍,了解绒绣画究竟是什么,随后围在一起观赏了绒绣画成品展。玲珑精致的香袋、秀丽别致的书签,或是框裱起来的各式各样的画作,令在场的孩子大开眼界,心生喜欢,久久挪不动脚步。
绒绣画是泗泾村的传统民间工艺画,说到来历,以前的广陈镇是生产羊毛衫的大镇,常有零星的羊绒线多余,农家妇女闲时就想到利用彩色的羊绒线绣制出各种画面和图案,后来广陈农家绒绣画渐成规模,直至今天绒绣画已经成为了泗泾村“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冯玉珍是广陈镇绒绣画的手艺人,已有十七八年绣制经历,是这次小朋友们的老师。在为孩子们介绍绒绣画的文化历史、主要特色和常见针法后,跃跃欲试的孩子们早已迫不及待地拿起绣绷照着模样绣起来。
动手体验环节中,孩子们有了机会亲自试一试,穿针引线,针针缝制,格外投入。“我本来就喜欢这种针线活,这次活动我看到了好多绣得可漂亮的东西,让我第一次知道绒绣画这个东西,也喜欢上了它。”前来参加活动的四年级的王袁露小朋友说。虽说只是一张小小的图画,但绒绣画技艺并不简单,“这些小朋友都很是乖巧,遇到这种针线活也都坐得住,遇到不懂的就纷纷跑去找冯玉珍。”看着冯玉珍周围一个个小脑袋伸长了脖子看,泗泾村村干部唐燕笑着说道。半个下午,孩子们和家长坐在一起,一起研究如何绣制,协力完成绒绣作品,共享欢快的亲子时光。
在走进身边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培育了“有礼”好风气。当“绒绣画”遇上“农开有礼”,帮有礼、餐有礼、行有礼、敬有礼、乐有礼、亲有礼……10只有礼“狮小农”就是孩子们这次需要绣的内容,在绣制中孩子们对“狮小农”了解更深,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有礼”熏陶。今年以来,农开区(广陈镇)积极响应“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农开行动”,深入打造“农开有礼”文明实践品牌。“此次暑期春泥活动,以‘礼’融入绒绣画特色文化,将‘农开有礼’推广到孩子们身边。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绒绣画、爱上绒绣画,为绒绣画也注入时代活力,让‘有礼’成为广陈最具辨识度的共富标志性成果。”唐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