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2日至10日,经过连续9天的日夜奋战,市博物馆两个馆区13963件文物顺利搬至新馆,圆满实现平安搬迁文物的目标。从旧馆到新馆,相隔的这2公里路,这些文物是如何顺利走过的呢?
实际上,这趟文物搬家之旅,时间远不止这9天。早在今年3月份,市博物馆和相关工作人员克服疫情防控等重重困难,按照闭环管理的方式,用 1个多月时间完成了馆藏文物的清点和包装,将每件文物装进安全的盒子中保护起来。7月份,为确保文物搬迁万无一失,我市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安排相关事宜,市文旅体局多次研究和讨论《文物搬迁方案》,组织召开文物搬迁动员大会,强调文物搬迁的安全性。
文物搬迁,是一项严谨而又细致的工作,市博物馆组织专门的组别,上下分成打包、清点、搬迁、运输、安保等队伍。在文物搬迁前,工作人员数次踏勘现场,不断地调整搬迁细节。文物搬迁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搬迁方案,有序开展工作,从出第一道库房门开始,就有专人值守,每运出一个箱子,相应的编号就会被记录在案,过程严格接受监管。
从当湖西路到胜利路,短短2公里路,却是多方力量用行动共同守护着。市公安局、市文旅体局负责人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公安出动各类警车7批次,调动警力70余人次。搬运途中,前有警用摩托开道,后有各类警车护卫,各个路口都有专人维护秩序,确保文物运输的绝对安全。综合执法局协调新华南路老馆区和莫氏庄园周边停车的问题,城投集团破例打开了建国路两端的路桩,进一步保障本次文物搬迁工作顺利进行。
文物的“新家”如何呢?搬迁工作顺利结束后,这上万件文物将在新馆陆续拆箱、上架、布展。新馆面积6300多平方米,不仅空间更大,而且设计更科学。文物展示柜可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物,设置相应的温度和湿度,库房内的柜子换成了密集架,带有防震功能,文物们在这里将会“住”得更舒适、更安全。
换个地方,文化继续传承。据了解,新馆预计9月24日开馆。目前,市博物馆新馆共计划一个基本陈列、一个少儿展厅、三个专题展览,分别是《金平湖——平湖历史文化展》、《平和报本——报本塔天宫出土文物展》、《庄桥坟遗址考古展》、《御海抗敌——平湖三次抗击外敌专题展》和少儿展厅《金平湖里的自然课》。新馆开馆后,陈列面积更大,让原先沉睡在博物馆库房之中的文物“走了出来”,不少珍贵文物也将首次揭开神秘面纱与大家见面,千年积聚的文化精华将在这座博物馆继续传承和发扬。
■记者 黄雨欣